1、 實質的公正。
對于股東來說,這就是審計的目的是否公正。這種正義不會因為是為了保護公司的利益或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而改變。只要目的合理,就符合正義。我國公司法明顯傾向于股東正義。因為股東請求審查的公正性只要求股東作出合理的解釋,而不要求提供相關證據。這種法律傾向主要是基于股東相對于公司的弱勢地位。公司制度實行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的原則。有的股東并不直接參與公司的經營管理,公司的權利往往掌握在董事會和經理手中。公司公正的出發點是拒絕審計的理由是否公正。根據《公司法》的規定,公司有合理理由認為股東查閱會計賬簿有不當目的,可能損害公司合法利益的,可以拒絕查閱。由此可見,公司的公正在于證明股東查閱會計賬簿的目的不正當,可能損害公司的合法利益,否則得不到法律的支持。由此可見,企業需要為自身利益的公正付出更多的代價,即舉證責任。二是程序正義。股東行使審計權最基本的程序是向公司提出書面申請并說明理由。公司法的宗旨是顯而易見的。即在保護公司利益的同時保護相對弱勢的股東,盡量防止股東濫用審計權。如果股東不需要任何相對剛性的前置程序,可以隨意查閱公司賬簿,不僅會干擾公司的正常經營活動,而且會因股東的惡意審計給公司造成巨大損失。雖然《公司法》對此作出了明確規定,但在以提交人所代表的公司為被告的股東審計權案件中,在股東未向公司提出書面申請的情況下,一審法院決定支持股東的審計請求。判決書陳述的理由和依據是為了保護弱勢股東的利益,認為原告在訴訟后向公司提出了書面審計申請,甚至認為原告的訴訟可以視為書面申請,公司法中“應當”的規定不是“必要的”。面對這句話真讓人費解。好在通過二審上訴法院,一審判決宣告無效。
在收到股東的書面申請后,公正的程序是通過股東大會或董事會對股東審計的目的進行審查,作出批準或不批準的決定,并在決定之日起15日內答復要求審計的股東收到申請。三是運用法律技能的實踐正義。公司法明確規定了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但是,雙方在招式的制定和接受上都有很大的技巧,但所謂的技巧是否有效,即能否得到法院的支持,也要求所使用的技巧應該建立在基本正義的基礎上。作為股東,所謂技能主要體現在審計權的靈活運用和審計目的的表達上。鑒于《公司法》加強了對股東審計權的保護,股東應當充分利用這一權利,股東審計權可以直接行使,甚至間接行使。比如,某股東代表筆者退股的案件,由于公司其他股東的干涉等原因,不能通過正常的法律渠道退股。通過調查,我知道公司有很多財務問題?;诖?,筆者建議股東行使審計權。公司不想被審計,但由于股東在律師的幫助下,在審計權的使用上幾乎沒有漏洞,公司不得不在幾次較量后解決股東的退市問題。至于審計目的的表達,所謂技巧就是使善意表達的目的合理化。
對于公司而言,由于在股東審計權問題上法律保護相對薄弱,技能更為重要。因為,只要股東在程序上沒有漏洞,公司就只能為股東審計的目的尋找對策。任何股東都不會表現出惡意。即使他的初衷是邪惡的,他也會用明顯的善意來掩蓋。因此,作為一家公司,我們必須謹慎行事。首先,不應該有程序問題。我遇到一些公司因為對股東的審計要求置之不理,結果被告在法庭上,處于非常被動的地位。面對股東的審計申請,公司無論是否同意審計或者是否能夠發現惡意審計的證據,都應當在收到申請之日起15日內予以答復。至于公司的不同想法,你可以用回信中的技巧。如果股東在程序上有問題,或者公司確定證明股東有惡意,可能給公司帶來不良后果的,可以直接答復拒絕審計。否則,我們只能回復并同意審核。但結合公司的具體情況,可以在審計程序、時間安排、股東合作等問題上設置障礙。達到既同意其審計的目的,又使其無法審計。當然,如上所述,所有的技能也必須建立在正義的基礎上,否則就無法逃脫法律正義之劍。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誤傷工友公司賠償還是當事人賠償
2021-03-16只要立案就沒有追訴期嗎
2020-11-15一方違約合同可以終止嗎
2020-11-20學生在體育課上受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03怎么保護商業秘密
2021-03-14如何計算加班
2021-01-03200元意外險賠償標準
2020-12-21案例 旅游安全事故應明確旅行社責任險理賠范圍
2020-11-15肇事送醫院后逃逸保險報嗎
2020-12-08買保險法律怎么保護
2020-12-19對未按規定期限辦理公司登記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1-03-18投資連接險: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
2021-02-15房產公司拆遷補償能否抵減收入
2021-01-31拆遷補償方案需要征求公眾意見嗎
2021-02-13街道辦組織征地拆遷,簽補償協議,他們是合法主體嗎
2020-12-25企業拆遷如何補償
2021-02-07哪些人可以享受土地征用補償分配款
2020-12-08合肥拆遷戶房產證辦理流程
2021-01-04酒店、超市、賓館等商鋪拆遷具體的補償項目有哪些
2021-03-18拆遷一般會有幾次談判機會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