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業秘密作為一種特殊的知識產權,其存在性難以確定。為了保證司法的統一性和權威性,立法應對此作出明確規定。除根據《TRIPS協定》第39條第2款規定商業秘密的保護范圍和構成條件外,特別需要在企業員工掌握的知識、經驗和商業秘密之間劃清界限,使之更具體、更易于操作。同時,要區分商業秘密與其他概念,明確商業秘密與專有技術、技術秘密等相關概念的關系。應當明確界定侵犯商業秘密的例外情形。商業秘密的形式多種多樣,侵犯商業秘密的形式也很復雜。為了對協議中規定的“違反誠實商業行為”有一個更準確的界定,除了直接規定侵犯商業秘密外,還可以借鑒我國《專利法》的規定,對商業秘密的例外作出規定。例如,《TRIPS協定》第39(3)條規定了兩個例外,一個是保護公眾所必需的,另一個是采取措施保護數據不被不當商業使用。同時,合理規定勞動合同競業禁止的范圍和期限。這樣做的目的是努力實現“在保護商業秘密方面,我們應該在保護權利人的利益和合法使用他人權利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根據TRIPS協議,商業秘密保護的義務人包括未經授權持有商業秘密的自然人和法人,批準銷售《TRIPS協定》第39條第3款規定的新化學品個人生產的藥品或農藥產品的政府和政府機構應視為一種特殊的義務人。因此,立法規定不應局限于現行立法中的經營者,而應擴大到以下三個群體:一是企業的技術人員、職工;二是因行政管理而知悉商業秘密的公務員;第三,電視臺、廣播電臺、報紙、雜志、網站等新聞媒體應當規定善意第三人的責任。善意第三人在收到債權人的通知前,是絕對善意的,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主要問題有:第一,是否應當禁止善意第三人在收到通知后使用商業秘密。二是在特定情況下,如果第三人的繼續功能被禁止,是否應當允許第三人享有抗辯權。對此,我們可以借鑒1995年美國《反不正當競爭法》重述中的做法。法律原則上禁止第三人在收到權利人通知后繼續使用善意取得的商業秘密,但同時也規定了一些免責事由,以保護交易安全。法律認為:善意第三人在收到侵權通知前已經善意支付了該商業秘密的對價,或者對該商業秘密進行了重要的設備投資或者研究開發,或者依靠該信息使自己的狀態發生了實質性變化的,調查未來使用或披露的責任可能被認為是不適當的。在這種情況下,各種利益可以進一步得到適當的平衡,比如對原告的救濟是有限的,而被告今后也不禁止使用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私營企業暫行條例內容是什么
2021-03-21量刑時交不了罰金怎么辦
2021-01-05車輛撞人之后怎么處理
2020-12-12專利權可以贈與嗎
2020-12-27農村家庭贍養協議怎樣寫
2020-11-08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定罪如何確定管轄
2021-03-13強制執行申請能否裁定不予受理
2021-02-21異地執行拘留怎么進行
2020-11-12交通事故保險公司怎么賠償
2020-11-28社交軟件聊天記錄可以做離婚證據嗎
2021-01-13申請強制執行費用多少
2021-03-25五一勞動節幾天三薪
2020-12-19人壽保險的壽險保費有哪幾類
2021-02-11抗辯權保險法是怎么規定的
2021-02-15保險理賠應該按照什么標準進行賠償
2021-01-09煤礦建筑安裝工程承包合同樣本
2021-02-16經營承包合同書內容有哪些
2021-02-07辦理土地承包經營權需要什么證件
2020-11-26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應注意什么
2021-02-13探析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糾紛
20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