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司解散的合同怎么辦公司解散,通常是由于經營不善、嚴重虧損或者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造成公司嚴重虧損,喪失經營能力。當然,公司解散也有其原因,這是股東在公司章程中事先約定的。根據《公司法》的規定,公司章程規定的解散事由出現或者由股東會或者股東會決定的,可以在章程規定的終止日前解散。公司解散意味著公司法人資格的喪失。作為勞動合同的一方,公司法人資格的消亡必然導致勞動合同無法繼續履行。因此,《勞動合同法》將用人單位提前解除勞動合同的決定作為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之一。同時,勞動合同不能繼續履行的原因不是勞動者。《勞動合同法》還明確,用人單位因公司解散解除勞動合同,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由于對有關法律法規的了解不夠,經濟補償金的計算方法比較混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本法施行前已經存在的勞動合同,本法施行后終止的,需要經濟補償的,應當分段計算。有人認為,因公司解散而終止勞動合同是否應當給予補償,與新舊法律《勞動法》沒有明確規定用人單位在這種情況下必須支付經濟補償金相抵觸。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九十七條分段計算經濟補償金的原則,《勞動法》沒有相關規定,用人單位無需支付經濟補償金。但這種觀點并不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九十七條規定:“本法施行前,按照當時的有關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按當時有關規定執行。”
公司解散后,員工將獲得何種補償;用人單位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撤銷或者用人單位決定提前解散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因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需要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標準是:根據勞動者在單位的工作年限,每年支付一個月的工資。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如果期限少于六個月,勞動者的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地的直轄市或者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公布的上一年度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發給半個月工資,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標準為職工月平均工資的三倍,公司領導不同意執行的,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期限最長不得超過12年,根據《勞動合同法》,公司解散是勞動合同終止的情形之一,勞動者可以從公司獲得經濟補償。如果讀者需要法律幫助,歡迎到律霸進行法律咨詢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商標轉讓權應遵循的原則是什么
2021-02-05什么時候進行專利申請復審
2020-12-30沒領證再婚算重婚嗎
2020-11-13彩禮算是婚前財產還是婚后財產
2021-02-21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與損害賠償
2021-01-14撫恤金發放法律怎么規定
2021-03-12商業銀行是否需要公布上一年度的經營業績
2021-02-09偽造印章被判刑所簽擔保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08關于放棄繼承權的特別規定
2021-02-21小孩子在商場受傷賠償辦法是什么
2020-12-11工作3年未簽訂勞動合同后辭職可以申請補償金嗎
2020-12-20競業限制名字簽錯有效力嗎
2020-12-20批單不屬于格式條款
2021-01-11哪種情形必須導致保險人免責
2020-12-05第三者責任保險的成立要件
2021-02-17保險追償權糾紛答辯狀
2020-12-06保險合同的訂立原則具體有哪些
2021-03-07分析旅行社責任保險案例
2020-11-27被謀殺未指定受益人 百萬理賠金何去何從(2)
2021-03-08兼業保險代理人形式
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