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原告于2001年11月被介紹到被告公司,雙方簽訂了一年的勞動合同,但未依法辦理各項社會保險。2002年12月24日,原告在機器正常運行期間因機械故障導致右腿嚴重受傷,并住院接受外科治療。原告受傷后,被告沒有為原告申報工傷。2004年7月,市勞動能力評估委員會確認原告右腿受傷,并得出受傷和殘疾程度為6級的結論。原告向勞動仲裁委員會提出的仲裁申請被駁回后,原告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被告立即支付醫療費、護理費、住院食品補貼、工傷津貼、傷殘撫恤金等共計173427元;本案的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被告辯稱,當原告的傷害未得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承認時,他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被告按照工傷保險待遇標準對其進行賠償,這不屬于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范圍,并要求法院在公開審理后駁回原告的訴訟[判決要點],法院認為,工傷認定和工傷等級認定是處理工傷勞動爭議不可或缺的兩個前提條件。根據《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用人單位未按規定提交工傷認定申請的,工傷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工會組織可以自工傷事故發生之日起1年內,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統籌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勞動者或者用人單位對工傷認定結論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訴訟。因此,工傷認定屬于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職責和權限。在勞動爭議案件的審理中,人民法院無權認定勞動者是否構成工傷,也無權變更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工傷認定結論。在本案中,原告的右腿傷害是真實的,但在未確認該傷害是否為工傷的情況下,他以工傷糾紛賠償為由向法院提起訴訟,并要求被告公司提供工傷保險待遇,不符合中國法律規定的起訴條件,原告可以通過行政救濟解決。據此,法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第(四)項駁回了原告的訴訟。一審宣判后,原告和被告均未提出上訴(評論)1,法院對本案的處理結果是駁回原告的訴訟,,其依據是原告起訴法院要求雇主提供工傷保險福利,但未確認其右腿受傷是否為工傷,仲裁部門不予受理,不符合中國民事訴訟法第108條規定的起訴條件。本案引出了以下兩個問題:1.受傷員工是否可以在沒有工傷認定的情況下,以勞動爭議為由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筆者認為,工傷認定和工傷等級認定是處理工傷勞動爭議必不可少的兩個前提條件。根據國務院關于工傷保險的規定,用人單位未按規定申請工傷認定的,工傷職工或其直系親屬、工會組織可以自工傷事故發生之日起1年內,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總體規劃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申請工傷認定。勞動者或者用人單位對工傷認定結論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訴訟。由此可見,工傷認定屬于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職責和權限。這是一項行政行為。在勞動爭議案件的審理中,人民法院無權確定勞動者是否構成工傷,也無權改變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工傷認定結論,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不事先采取行動的司法權力。因此,如果受傷員工以勞動爭議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但未確認工傷,人民法院應裁定不受理或駁回該訴訟。2、受傷員工未經工傷認定而申請勞動仲裁的,以投訴材料不完整為由,勞動仲裁部門不予受理。是否可以認為仲裁部門已經處理了勞動爭議?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國民事案件審理質量座談會紀要》中明確指出,“如果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的不予受理的通知、決定和裁決可以視為勞動爭議仲裁機構已經處理了勞動爭議,當事人不服不予受理通知書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第三條、第四條的規定,勞動仲裁部門作出不予受理的書面裁決、決定或者通知,可以認為仲裁部門已經處理了勞動爭議,即當事人申請仲裁的事項不是勞動爭議,申請仲裁超過期限,申請仲裁的主體不合格。在本案中,原告僅根據勞動能力鑒定結論向勞動仲裁部門申請仲裁,無工傷認定,仲裁部門以投訴材料不完整為由不予受理。筆者認為,這不能視為仲裁部門已經處理了勞動爭議。主要原因如下:第一,仲裁部門拒絕受理申訴的原因是原告的申訴材料不完整。坦率地說,原告的傷害未被認定為工傷,仲裁部門無法對其進行仲裁。此外,我們不能人為擴大<一般理解而適用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因材料不全而駁回上訴也應視為仲裁部門解決勞動爭議;第二,原告申請仲裁時,即使尚未認定為工傷,仲裁部門也應當委托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在開庭前30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認定為工傷的決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逾期不作出決定的,視為委托不成,仲裁部門可以證據不足直接駁回上訴。這也符合我國建立勞動仲裁制度的目的。否則,無論在何種情況下,當事人都會匆忙地通過仲裁程序向法院提起訴訟,這肯定違背了勞動仲裁立法的精神,法院在審理此類案件時不應予以支持。2、 對本案的理性思考本案原告的訴訟被駁回。毫無疑問,原告應采取何種方式進行自我救濟?它是行政的還是民事的?這是法官和當事人都無法避免的問題。在審理本案的過程中,筆者還打算從充分保護勞動者、同情弱者的角度強調以人為本的理念,并嘗試以民事方式對原告進行司法救濟。然而,作者也知道,中國法官不制定法律,必須嚴格依法處理案件。對于本案的審理,筆者曾想知道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的審理方法是否可以比較,即在本案審理過程中,法官將直接確認該傷害是否屬于工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地役權與相鄰權有什么區別
2021-01-27同居關系是否是家庭關系
2021-03-16新三板定增,律師能做什么
2021-01-10股權無償轉讓和股權贈與的區別
2020-12-04贍養人應當如何贍養老人
2021-03-12如何判定以危險方式危害公共安全罪和交通肇事罪的界限
2021-02-03全國性商業銀行的注冊資本最低是多少
2021-03-02農業承包合同糾紛政府會處理嗎
2021-01-03土地糾紛信訪管用嗎
2021-01-20在醫療期辭退如何賠償
2020-11-13人壽保險的作用
2020-11-10農村自住建房傷亡賠償案件分析及對策有哪些
2020-12-11交通事故理賠有哪些事項
2021-01-24意外事故證明怎么寫才有法律效力
2021-01-22保險合同的射幸性特征是什么意思
2021-02-01什么是保險經紀人與代理人
2021-01-29為孩子買的人身保險離婚后可不可以分割
2021-03-15保險合同的解除形式可分為
2020-12-18索要嫖資被殺,保險公司該不該賠
2020-11-27人身保險傷殘程度與保險金給付比例有關事項的通知
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