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根據合同自由原則,勞動合同經協商解除
,勞動合同也是當事人之間達成的協議。因此,《勞動法》規定,在不違背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情況下,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這種協商終止具有以下特點:1。只要雙方達成協議,就不受勞動合同約定的終止條件的限制。2.2.雇主和雇員都有權要求終止勞動合同。3.用人單位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應當依法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如果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有權不支付經濟補償金
在司法實踐中,對協商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仍有兩種不同的理解(即上述協商解除勞動合同的第三個特點)一種理解是,在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情況下,無論是誰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要求,用人單位都必須無條件地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另一種理解是,有必要區分哪一方首先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合同。如果是雇主提出的,雇主應支付經濟賠償。如果是工人首先提出的,如果給雇主造成經濟損失,工人也應承擔賠償責任。作者認為這兩種理解是有爭議的。第一種理解實際上是相反的y至勞動部頒布的《違反和終止勞動合同經濟補償辦法》第五條,《辦法》第五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在勞動合同雙方協商一致后,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雇主終止勞動合同",沒有規定勞動者首次提出解除勞動合同時,用人單位應當支付經濟補償,而且從實際情況來看,勞動者首先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滿足其要求,然后用人單位給予經濟補償,這也違反了勞動合同法st公平的基本原則。因此,第一種理解是錯誤的。對于第二種理解,筆者認為也是錯誤的。當雙方協商一致終止勞動合同時,為什么規定雇主在首次提出終止勞動合同時應給予勞動者一定的經濟補償簽訂合同完全是因為雇主在勞動合同的法律關系中處于強勢地位,而工人往往處于劣勢,允許雇主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復這種不平衡的法律關系。因此,這種補償是合理的。當工作er提議終止勞動合同并與雇主達成協議,據解釋,工人的離職不會對雇主的利益造成嚴重影響。要求工人賠償雇主的經濟損失違反了注重保護工人權利的目的因此,筆者認為,根據上述協商終止勞動合同的第三個特點處理此類賠償,符合《勞動法》的立法意圖,有利于此類糾紛的解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產已交付還能撤銷贈與嗎
2020-12-29侮辱罪公安能否立案
2020-12-31非法排污水怎么處理
2020-12-29怎樣處理同時申請的相同商標
2021-03-06反擔保協議(一)
2020-12-31新拆遷條例終結暴力拆遷
2020-12-102020年最新死緩最少服刑多少年
2020-12-22商業匯票是怎樣申請的
2020-12-08企業如何登陸新三板掛牌
2021-02-13與港澳臺同胞結婚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1-03-01只有買房協議無房產證如何過戶
2021-01-20拆入資金用于什么方面
2021-02-08房改售房面積如何計算?
2020-12-10私人地皮有土地使用證可以買賣嗎
2021-03-14房地產評估有哪幾種評估類型
2021-01-14房屋產權辦理手續是怎樣的
2021-02-10員工有精神病怎么辦
2020-12-19人事入職交錢合法嗎
2021-01-12勞動糾紛如何處理
2020-12-30發生勞動糾紛時該如何證明自己身份
20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