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在查處土地違法行為中,企業非法使用土地的比例較大,企業類型較多,包括法人企業、獨資企業、合伙企業等。既有單一的違法主體(即企業法人),也有多個違法主體。合伙企業的合伙人是一種契約關系,不具備法人的基本條件,也不是法人,在法律上也稱為自然人企業,是典型的多重違法主體。《合伙法》規定合伙企業由兩名以上合伙人組成,但合伙企業的退伙是任意的,在案件偵查中會遇到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合伙企業的大多數合伙人是近親、朋友、同學和其他相關人士,通常簽署的書面合伙協議不完整,甚至沒有簽署書面協議。土地違法行為發生后,國土資源部門應當依法查處。在追究法律責任時,很難認定違法主體。二是在投資建設期間,合伙企業的會計記錄不規范,制度不完善,不能準確反映合伙人的投資情況。同時,土地執法人員調查了合伙企業的會計賬目。他們認為國土資源部只調查非法使用土地的情況,沒有必要審計賬目。合伙人不理解和合作,無法調查合伙人的實際投資。第三,合伙企業未對入伙和退伙事項進行詳細規定,導致隨意入伙和退伙。退出是通過合作伙伴之間達成的退出協議來實現的。法律規定了協議撤回,但適用范圍過窄,存在遺漏,可操作性差,隨意性強。即使沒有簽署退出協議,也會通過口頭協商進行退出,這增加了主體識別的難度。第四,合作伙伴有意識地逃避法律制裁。為了逃避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制裁,合伙人私下討論并選擇一至兩名代表接受國土資源部的調查,并承擔所有法律責任。國土資源部門發布土地行政處罰決定后,違法方不僅沒有在法定期限內履行處罰決定,而且以撤換為由拒絕執行。即使申請法院強制執行,也難以實施到位的行政處罰,因為它找不到準確的違法主體案件
建議
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不斷加快,土地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目前,未經批準建設、違反規劃、以租代征等違法用地行為時有發生。在查處土地違法行為中,正確認定違法主體是實施行政處罰的關鍵,確認違法主體必須是負有法律責任的自然人(即必須具備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的公民,即能夠通過自己的行為享有土地管理法規規定的權利,承擔法律法規規定的義務的公民)、法人(即依照法律、法規和文件設立的企業法人、協會法人、機關事業單位法人等)和其他組織。《合伙法》第2條規定:"本法所稱合伙企業,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的,由全體合伙人訂立合伙協議,共同出資,合伙經營,分享利潤和風險,對合伙企業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營利性組織合伙企業的ebts。"根據本規定,合伙企業的合伙人共同享有法定權利,承擔法定義務。合伙企業非法占用建設用地,其行為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規定的,合伙人應當共同承擔法律責任在辦案過程中,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依法收集證據,準確認定主體。根據《合伙法》第8條,“設立合伙企業應當具備下列條件:(1)(二)有書面合伙協議;(三)有各合伙人實際繳納的出資額;(四)有合伙企業名稱;(五)有從事合伙經營的營業場所和必要條件。”筆者認為,合伙企業非法使用土地有兩種:一種是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調查取證相對容易;另一種是新成立的合伙企業,雖然簽訂了書面合伙協議,但尚未取得營業執照在從事經營活動前,必須取得營業執照。調查人員應高度重視對其非法使用土地的調查取證。在案件調查過程中,首先要到企業登記機關核實該企業是否已取得營業執照,并確定其合法性調查內容;二是調查收集書面合伙協議、合伙人身份證明、合伙人實際繳納的出資證明等相關資料,掌握合伙企業名稱、合伙人姓名、住所、主營業務地點等合伙企業的宗旨、合伙企業的經營范圍、合伙人的出資方式、出資額、通過調查繳納出資的期限、利潤分配和分擔虧損的辦法、合伙企業事務的實施、入伙和退伙等,為調查非法占用土地的事實,應要求每個合伙人形成調查記錄,了解非法占用土地的時間、地點、面積和土地類型,是否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以及新建筑物的建筑面積和施工狀況。第四,仔細調查合伙人是否s撤銷或合并。在案件調查結束之前,需要核實合伙人是否退出合伙企業、合并和轉讓。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深入調查以確認合伙人的變更和新合伙企業。簡言之,我們應該了解合伙協議、資本金出資證明、合伙人身份證明、退股協議等證據材料,以確保違法主體準確真實,違法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如本案應認定合伙人陳、胡、楊為違法主體,并共同認定接受行政處罰
第二,建立聯合辦案機制。國土資源部門應與紀檢、監察、工商等部門建立聯合辦案機制,特別是在查處合伙企業的土地違法案件時,請法律工商行政執法人員要準確認定企業的營業執照、名稱、性質和書面協議,以確保證據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第三,實行行政處罰公示制度。堅持行政處罰的公平、公開原則強化行政處罰,提高案件查處的透明度。國土資源部在發布《土地行政處罰決定》時,應當利用電視、互聯網、報紙等媒體,并在鎮(街)、村(屋)內進行宣傳違法占地所在地,向社會公布違法案件主體、違法事實、處罰種類和法律救濟方式,接受社會監督
第四,建立違法案件強制預告制度。合伙企業違法主體復雜,違法主體的認定是否正確,直接影響到司法機關強制措施的正確實施,甚至無法按照法定程序將行政處罰落實到位。筆者認為,經過初步調查國土資源部門對案件的審理,應當以正式信函的形式提前通知法院,邀請法院安排執法人員參加案件調查,熟悉案件情況,及時召開聯席會議,共同調查、研究、處理違法案件正確定位違法主體,避免違法主體的變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收購轉讓程序是什么
2021-01-09企業法人分支機構提供保證的有效情形
2021-01-13交通事故車輛保全怎么進行
2020-12-09電子商務法對消費者權益保護有哪些規定
2020-11-16不安抗辯權的行為表示方式是哪些?
2020-12-09勞務合同安全免責是否有效
2020-12-22集資房的定義是什么
2021-02-05勞動合同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0-11-24辦理人壽保險有哪些
2020-11-12交通事故意外險的適用對象是什么
2021-03-10空難后保險應該怎樣理賠
2020-11-29投保人有哪些主要義務
2020-12-31借車撞人全責 一方鑒定定案
2021-02-10財產保全在哪里辦
2021-02-02企業倒閉了保險怎么辦
2021-03-08什么是無過失責任險
2021-02-14保險合同中的索賠與理賠程序
2020-11-26更約權
2021-02-07如何認定土地轉讓合同效力問題
2020-12-30土地流轉糾紛怎么解決
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