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談判背景
如前所述,關貿總協定第6條規定了征收反傾銷稅的基本規定,詳細程序在反傾銷守則中進行了規定。但是,在傾銷額的計算方法及損害確定方法方面還不是十分明確。這些不足使得反傾銷稅的調查,反傾銷稅的征收具有任意性,成為公正的國際貿易的障礙,為了阻止這種事態的繼續發展,烏拉圭回合的東京回合協定談判組,在各國提案的基礎之上,對協定不明確的地方進行了修改,使得反傾銷規則更加明確。
世界貿易中采取反傾銷措施的,主要是美國、歐共體、加拿大和澳大利亞,而且發動反傾銷稅的件數有增加趨勢。同時,被發動反傾銷的國家主要集中在日本、韓國、中國等。從發動反傾銷調查及征收反傾銷稅的情況看,主要問題是發動國家根據國內法的反傾銷規定處理,反傾銷稅征收時期過長,反傾銷稅的稅額也偏高,價格比較缺少公平合理性。
在這種背景之下,日本、香港、韓國和新加坡等一些國家和地區的產品被當作反傾銷調查對象。經常受反傾銷調查的國家和地區,為了防止反傾銷稅的濫用,確保公正運用,要求在傾銷額的計算方法,損害的確定方法,調查程序等方面,規定更加嚴格的規則。但是,美國及歐共體等國家,從傾銷稅發動國的立場出發,對被征收反傾銷稅的國家采取迂回措施回避反傾銷稅行為不滿,要求修改反傾銷規則,增加反迂回措施的規定。
烏拉圭談判開始以后,各國都提出了不同的主張。1990年以后開始實質性談判,由于日本、香港、新加坡等同美國、歐共體間存在意見對立,沒有能達成一致。1991年12月提出的鄧*爾文本,是在各國之間還沒有能達成一致的集資和投資能力的現實和潛在的副作用;在農業中,是否由此增加了政府支持計劃的負擔。
②實質性損害威脅的認定。在作出存在實質性損害威脅的認定時,調查當局應特別考慮下述因素,它們包括:補貼的性質或受控補貼對貿易的影響;受補貼產品進口國國內市場的高增長率表明進口的巨大增長;出口商有足夠自由處置能力的巨大增長表明受補貼產品對進口成員方市場出口的巨大增長;受補貼商品進口后的價格對國內價格的重大壓低或抑制作用,將使進口需求提高;受調查的國產品的庫存狀況。
③受補貼的進口產品造成的損害和實質性損害威脅被認定后,可作出采取反補貼措施的申請。
二.反補貼措施的種類與實施
a.采取臨時措施。如果反補貼調查當局初步肯定存在補貼,且對進口成員方國內產業已造成實質性損害或嚴重威脅,為防止在調查期間繼續造成損害,可采取臨時措施。
臨時措施可采用臨時反補貼稅的形式,臨時反補貼稅由初步確定的補貼額所存交的現金存款或債券來擔保。
臨時措施不得早于自發起調查之日起后的60天;實施臨時措施應限定在盡量短的時期內,不得超過4個月。
如果最終確認了損害,或在認定損害威脅的同時又認定在不采取臨時措施,其影響肯定會導致損害時,對于本應實施臨時措施的那一段時期可以追溯征收反補貼稅。若最終認定的反補貼稅額高于原現金存款或債券所擔保的余額,超出部分不應再征收;如低于原現金存款或債券所擔保的金額,對于多收部分應盡快地退回。
若反補貼調查的最終結論是否定的,則在執行臨時措施期間所提交的現金存款或債券擔保都應盡快退回。
b.補救承諾。如果在反補貼調查期間,出現下述情況,反補貼調查可停止或中止。第一,出口成員方政府同意取消補貼,或采取其它措施;第二,出口商同意修正其價格,使調查當局滿意地認為補貼所造成的損害性影響已消失。這樣就算達成了“補救承諾”。補救承諾達成后,則反補貼調查應停止或中止。如果以后的情況表明不存在產業損害或損害威脅,補救承諾應自動取消。補證據表明較低比例的國內銷售仍然具有足夠的數量提供適當比較的話,則該較低比例應被接受”。國內銷售量必須是進口國銷售量的5%以上,才算有足夠的數量,才屬于“正常貿易”。
②低于單位成本的銷售,只要該項銷售是長時間(通常為1年)內進行,而且有絕對的量(占銷售總量的20%以上),就不屬于“正常貿易”,當局在計算正常價值時可以不予考慮。第2條第2款(a)規定,“在出口國國內市場上相同產品的銷售,或者向一個第三國銷售,其價格低于每單位(固定的和可變的)生產成本加上一般的行政的管理費和銷售費,因價格原因,其銷售可作為不是在正常貿易過程中處理,只有當局假定該項銷售的絕大部分是在延長期間內作出的,以及該項銷售的價格未能在一段合理的期間內收回其全部成本的,則在確定正常價值時不予考慮。如果在銷售時,其價格低于每單位成本,但高于其在調查期間的加權平均每單位成本,則該價格應被認為是在一段合理的期間內收回了成本”,這里,規定了低于單位成本的銷售不屬于“正常貿易”。
低于單位成本的銷售具體包括兩個數量概念:一個是低于單位成本的銷售必須是長時間延續,在該款的注中規定,通常為1年,最少不能少于6個月。另一個是低于單位成本的銷售量,在該款的注中規定,不能少于正常價值的20%。
③在計算成本費用,通常以被調查的出口商或者生產商所有的帳簿為基準。值得注意的是,第2條第2款(a)(i)規定,成本費用“通常應以根據受調查的出口商或生產商保持的記錄計算,如果該記錄符合出口國普遍接受的會計原則,并合理地反映與生產有關的成本及有關產品的銷售。當局應考慮全部現有的成本適當分配的證據,其前提是這種分配在歷史上一直被出口商或生產商所使用,特別應當對有關分期付款和折舊期限、投資費用以及其他開發成本的補助費用等項目加以適當考慮。除非根據本款項規定,已在成本分配中得到反映,否則成本應對那些有利于將來,以及(或)當前生產的非經常性項目成本作出適當的調整,或者對在調查期間成本費用因剛開始生產而受到影響的情況作出適當的調整”,這里,規定在計算成本費用時,對現在及將來的生產有影響的固定成本,生產剛開始后的成本要進行適當的調整。
④在銷售、管理費及利潤的計算方面,第2條第2款(b)規定,“管理費、銷售費和一般費用以及利潤數額,應以與生產有關的實際數據以及受調查的出口商或生產商在正常貿易過程中相關產品的銷售為根據”原則上必須以生和銷售的實際數據為根據。如果不能以生產和銷售的實際數據為根據來確定傾銷,第2條第2款(b)又規定:a.該出口商或生產商在國內市場上有關生產和銷售原產地的一般同類產品所生產和實現的實際費用;h.其他受調查的出口商或生產商在國內市場上有關生產和銷售原產地相同產品所產生和實現的實際費用數額的加權平均數;c.任何其他合理的方法,假設確定的利潤數額,不超過其他出口商或生產商通常在國內市場上銷售的原產地的一般同類產品所獲得的利潤數額。
⑤為了確保出口價格和正常價值比較的公正性,新的反傾銷協定規定了間接銷售經費的調整,外匯匯率的換算方法,價格變動的對策等,來調整銷售條件的差異。
2.損害的確定基準
反傾銷稅發動要件之一,是確定對國內產業有無損害,關貿總協定第6條的規定,是根據有無a.發生實質性損害;b.實質性損害的威脅;c.實質延緩國內產業的確立,這樣三個方面來確定的。具體的確定基準,新的反傾銷法增加了如下的規定。
①如果兩個以上國家同時受到傾銷調查,在確定傾銷進口同損害的因果關系時,第3條第3款規定,“調查當局可累積估價該進口產品的影響,只要他們確認:對來自每一國家進口產品所確定的傾銷幅度是大于第5條第8款規定的,以及從每一國的進口量是不能忽略不計的,以及進口產品影響的累積估價,根據進口產品間的競爭條件以及進口產品與國內相同產品之間的競爭條件是恰當的”,對所有的傾銷進口要加在一起(累積)來確定。
③確定傾銷進口產品造成的損害威脅,必須根據事實,而不是僅僅依據宣稱、猜測或者極小的可能性。某種傾銷將會導致出現損害的狀況,必須是明確被預見得到的,并且是迫近的。根據第3條第7款的規定,具體必須考慮以下的因素:
a.傾銷的進口產品以極大增長比例進人進口國國內市場,表明由此引起進口巨大增加的可能性;
b.出口商能充分自由處置迫近的大量增長的情況,表明存在著傾銷產品向進口成員方市場出口大量增長的可能性,考慮其他出口市場存在著吸收另外出口產品的能力;
c.進口產品是否對進口國國內價格帶來重大的抑制性的影響,以及可能會增加進一步進口的需要;
d.受調查產品的庫存情況。
以上4個因素,不能只憑其中的一個因素來確定,而是“全部被考慮的因素必須導致得出這一結論,即進一步傾銷出口產品情況迫在眉睫,重大損害將會發生,除非采取保護性措施”。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農村強制征地怎么解決
2021-02-01網絡購物合同怎樣交付
2021-01-19公司雇傭童工怎么處罰,雇傭童工罰款怎么罰
2021-01-13公務員錄用公示期間舉報如何解決
2021-03-18小區樓頂使用權歸屬誰
2021-03-16開發商與業主簽的購房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10訴訟離婚缺席判決會判離婚嗎
2020-12-19公司買賣協議書怎么寫
2020-12-31什么是合同債務轉移,合同債務轉移需要哪些條件
2021-03-13集資房買賣合同效力如何
2021-01-30哪些項目不列入工資總額的范圍是什么
2020-12-23單位的工傷意外險能賠多少錢
2021-01-23意外險報銷的流程是什么樣的,需要哪些材料
2021-03-09交通工具意外險的保險條款有哪些
2021-01-26保險的原則是什么
2021-01-15保險合同生效有什么含義
2020-12-09交通事故保險能賠多少錢
2021-02-28出險時保險公司應賠多少錢
2020-12-02外資保險公司因解散清算公告內容要核準嗎
2020-11-10停車開門事故保險賠嗎
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