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傾銷反傾銷法貿易保護主義競爭法
依照美國學者雅各布·維納的觀點,傾銷是同一商品在不同市場之間的價格歧視(pricediscrimination)。一般認為,傾銷是一種不公平的貿易行為,它會對國際市場造成干擾和破壞,影響經濟資源在國際范圍內的最佳配置,同時它也會對他國的生產造成損害或損害威脅。
關于傾銷問題,亞當·斯密早在他的《國富論》中就有所提及,最早有關傾銷的討論一般認為是始于1884年英國議會關于關稅的討論。但直到1904年加拿大才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反傾銷法》,1916年美國也在關稅法中就反傾銷問題做出了規定,并于1921年正式制定了《反傾銷法》。隨后,世界上的主要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以美國1921年《反傾銷法》為藍本,紛紛制定了各自的反傾銷法,現代意義上的反傾銷法正式形成。
一、反傾銷法的異化:從反不正當競爭走向貿易保護主義
從歷史的角度看,傾銷是與大工業的發展聯系在一起的。一般來說,經濟越是發達的國家,也就越有實力進行傾銷;而經濟不發達的國家,往往只能成為傾銷的“受害國”。但事實情況恰恰與此相反,美國、歐盟、澳大利亞等主要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成了傾銷的最大“受害者”,而象中國、印度、泰國、印度尼西亞等發展中國家或象韓國、巴西、我國的臺灣地區等新興的工業化國家(或地區)卻成了傾銷的最大“施害國”。這似乎存在著矛盾,解決這一矛盾的根本點在于,在當代反傾銷法已經不再是反不正當競爭的有力武器,而是恰恰成為了貿易保護主義的工具。
反傾銷法的出現曾經給人們帶來了抑制傾銷危害蔓延的曙光,但事實的發展卻恰恰出乎人們的預料。二戰后GATT成立,經過八輪的貿易談判,到目前為止各國的關稅已經降到非常低的水平,如烏拉圭回合談判后,發達國家的加權平均關稅已經降至3.9%,而發展中國家的加權平均關稅已經降至12.3%。但各國那種尋求對本國產業進行保護、免受國外同類產品競爭的內在沖動卻依舊存在,于是反傾銷法所具有的選擇性、寬松的自由裁量范圍的特性日益引起了各國的重視。在二戰后的五十年間尤其是在70年代后各國頻繁地提起反傾銷訴訟,征收高額的反傾銷稅,反傾銷法已經逐步異化成新的貿易壁壘,成為貿易保護主義的工具,給世界貿易的自由化帶來了極大的阻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轉讓
2021-03-24怎樣進行著作權注冊
2021-02-04涉黑能取保候審嗎
2020-12-03滯納金超過多久強制執行
2020-11-18工業出讓土地是否可以轉讓
2021-03-10單位集資房拆遷怎么補償
2021-02-10房地產開發用地概念和類型
2021-01-25簽訂勞動合同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2-27學生實習期間發生的工傷事故怎么解決
2021-01-06投保人支付保險費的一些法律問題
2020-11-08保險公司理賠范圍不同之處在哪里
2021-03-10人壽保險理賠時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1-02-16車子被撞是理賠中心定損還是保險公司定損
2020-12-21車禍理賠和法院判決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01保險代理人的資格及教育問題有哪些
2020-12-14射幸契約 AleatoryContract
2021-01-21農村土地承包的原則
2020-11-08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續期)合同怎么寫
2020-11-09土地轉讓合同可中止嗎
2020-11-13農村開荒地能不能流轉
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