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
勞社部發[2008]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局):
根據《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國務院令第513號)的規定,全體公民的節日假期由原來的10天增設為11天。據此,職工全年月平均制度工作天數和工資折算辦法分別調整如下:
一、制度工作時間的計算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節假日)=250天
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工作小時數的計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時。
二、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
按照《勞動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法定節假日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即折算日工資、小時工資時不剔除國家規定的11天法定節假日。據此,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為:
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
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8小時)。
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三、2000年3月17日勞動保障部發布的《關于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勞社部發[2000]8號)同時廢止。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
二○○八年一月三日
解讀:
一、個人認為“新算法”最大的亮點是提出了“計薪天數”這個概念。“計薪天數”承擔起新酬計算基準天數的重任,從此結束了20.92天既是月均工作天數又是計薪天數的歷史。
二、月均工作日根據11天法定節假日調整為20.83天,進一步明確了“工作日”的概念,清楚的劃分出假日、休息日加班的界限,多于工作日的出勤要按照規定計算加班工資。此概念與考勤制度聯系緊密。
三、明確了11天法定節假日為帶薪假日,以日計薪的員工在法定假日沒有工資的現象將得到緩解。當然21.75天的計薪基數使加班工資略有下降。“計薪天數”明確了日工資的計算標準,為薪酬計算提供了有力的依據。此概念與薪酬計算規則聯系緊密。
四、綜上,HR的薪酬和考勤制度在數據上有了明確的法律依據,在“工作日”的基礎上根據“計薪天數”確定的日工資標準來計算薪酬,使HR的工作進一步得到規范。“新算法”的實用性由此得到體現。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車損沒有鑒定可否獲賠
2020-11-09法律如何懲處詐騙罪
2021-01-15撞了非停車位的車如何定責
2020-11-24非法封路怎么處理
2021-03-23格式條款的特征有哪些
2020-11-09申請勞動爭議仲裁時效期間是多久
2021-01-09商品房外墻面的所有權到底歸誰所有
2020-12-17什么是房地產登記?
2021-03-25別人能拿自己的房產證去抵押嗎
2021-02-19入職3個月無故被開除賠償金怎么算
2020-11-08勞動合同怎樣解除勞動合同的解除方式是什么
2021-02-14聘用制解除合同多久
2021-03-07強制調崗可以不上班嗎
2021-01-28意外險九級傷殘怎么賠
2021-02-07出口產品責任險的保險費是如何計算的
2021-02-13航班延誤多久可以賠償
2021-02-03再保險合同的分類具體有哪些呢
2021-03-22團體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合同
2021-02-03商業車險保單系數是什么
2020-11-26交強險起訴保險公司流程
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