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提要:
海上貨物運輸中對貨物損害的賠償范圍如何確定,一直是海商法學理論界關注的焦點。雖然我國《海商法》第五十五條對海上貨物運輸損害賠償范圍進行了成文規定,但該規定在實踐中卻因與我國《民法通則》以及《合同法》的相關規定存在出入,而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筆者試圖在分析海上貨物運輸中貨物損害的種類和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將我國現行的法律規定與國際上通行的對海上貨物運輸損害賠償范圍的確定方法進行比較,歸納出我國法院在受理賠付海上運輸中所發生的貨物損害一類案件時與國際通行做法的區別,進而提出完善我國《海商法》第五十五條的立法建議:一方面是要在其規定中要吸引進《合同法》的規定,“按照交付或者應當交付貨物到達地的市場價格”來對貨物的實際價值進行計算,而不是單一的認為貨物的實際價值就是貨物的CIF價格構成;另一方面可參照《維斯比規則》中的相關規定,對受損貨物的損害賠償范圍進行相應修改。(全文共6,879字)
關鍵詞:貨物損害損害賠償范圍實際價值
根據我國《海商法》第四十一條的定義:“海上貨物運輸合同,是指承運人收取運費,負責將托運人托運的貨物經海路由一港運至另一港的合同。”從這個定義看,確定海上貨物運輸合同本質特征的,是承運人在海上貨物運輸合同下所承擔的特殊合同義務以及違反該合同義務應承擔的相應賠償責任。在海上貨物運輸糾紛中,一旦確定承運人須對貨物損害負責賠償,那么承運人的具體賠償責任范圍究竟有多大,將是糾紛雙方當事人爭論的重點之一。[1]
一、海上貨物運輸中的貨物損害
(一)貨物損害的分類
1、在海上貨物運輸實踐中,按照貨物發生的損害結果可將其分為貨物短少,貨物毀損和貨物滅失三類。貨物短少,是指原貨物數量或重量上發生了減少。[2]貨物毀損,是指原貨物仍然存在,但已經遭受損壞,或者價值上發生了減少。而貨物滅失,是指原貨物已經不復存在了。至于對承運人因遲延交付所造成的貨物損失,僅僅只是損害結果發生的原因之一,因此,筆者認為不應作為一種貨物損害的結果。
2、按照損害結果與損害行為之間的關系,可將貨物損害分為積極的損害和消極的損害(又稱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積極的損害(直接損失),是指受損方現有財產的毀損和滅失;消極的損害(間接損失),則是指受損方可期待之利益的喪失。積極的損害和消極的損害合稱“實際的損害賠償”。
(二)貨物損害的計算方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糾紛如何賠償
2020-11-09十級傷殘等級評定標準和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04機票退票費如何認定
2021-02-18夫妻債務償還案
2021-03-16婚前財產協議是否一定得簽訂
2021-01-29買賣合同糾紛判決多久生效
2020-12-16勞動關系轉移通知書
2020-11-09合同擔保的擔保方式有哪些呢
2020-11-17法律中規定的合同保全措施有哪些
2021-01-27勞動合同變更的條件
2021-02-02上班玩手機被開除算違反勞動法嗎
2021-03-13河南新教師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0-11-27保險理賠不受理通知書分別是什么
2021-02-18無需補繳土地出讓價款的情形有哪些
2020-11-24征收方拆遷程序違法,可以提起訴訟嗎
2020-12-14公房拆遷補償和普通住宅補償有什么區別
2020-12-27大棚拆遷是否有相應的補償
2021-02-21危改房拆遷能補償多少
2020-11-12征地補償款是否必須分配
2020-11-30苗圃強制征用賠償標準
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