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訂合同中如何確定損害賠償責任
《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合同法》有效時期為2020年12年31日止,屆時與《民法典》相沖突的條款失效,相關的司法解釋同時失效,由新頒布的司法解釋替換。
《民法典》生效前的規定:
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1、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
2、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
3、有其他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
4、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知悉的商業秘密,無論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當地使用。泄露或者不正當地使用該商業秘密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怎樣簽訂一個合同
實行合同制,使公民可以通過各種合同取得自己需要的商品和服務,也使各種經濟主體明確自己對消費者的責任。依法訂立的合同受法律的保護,公民可據此防止不法交易,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1、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約定,一般包括以下條款:
(1)當事人的名稱或者姓名和住所;
(2)標的;
(3)數量;
(4)質量;
(5)價款或者報酬;
(6)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
(7)違約責任;
(8)解決爭議的方法。?當事人可以參照各類合同的示范文本訂立合同。
2、通常訂立合同的方式,可以采用口頭,書面、鑒證、公證等形式。
但為避免發生糾紛,以及發生糾紛以后有據可依,訂立合同以書面形式為妥。口頭形式雖然快捷,但無據可查,不利于糾紛的解決,它一般只適用于集市貿易、市場零售等小額交易。
3、訂立合同一般要經過要約和承諾兩個階段。
要約即為發出締結合同建議的行為,要約一經發出,提議人即受到自己建議的約束,表明提議人在對方的有效答復期內,負有和對方訂立合同的義務,違反該項規定造成對方損失,有賠償損失的責任。承諾是對提議人的建議予以答復的行為,答復應是對提議人的提議內容完全同意的答復,有新提議不算答復,只能構成答復人的新要約。答復一經向提議人表示,表明訂立合同的階段結束,合同成立,這時不按合同的要求履行義務即構成違約責任。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綜上所述,我們可以了解到訂立合同如果有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或者是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一般是可以確定損害賠償責任的。如還有其他疑問,歡迎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權眾籌有什么作用
2021-02-28賣房已收定金怎樣反悔
2021-03-16對事故責任認定書不服怎么辦
2021-02-06拆遷款糾紛繼承人怎么分割
2020-12-25律師在各階段會見犯罪嫌疑人所需要的相關手續有什么
2021-02-07福利房和集資房有什么不同
2021-03-08認定勞動關系后可否進行工傷賠償
2021-01-23將純勞務分包給自然人是否合法
2020-12-292020勞動力外包出現意外傷亡誰負責,賠償多少
2020-12-20購房保險有哪些常見問題
2021-01-16非直系親屬可以做投保人嗎
2021-02-12保險公司對被保險人及承運人的權利義務有哪些
2020-12-10旅游意外險哪些情況不賠償
2020-12-05財產保全在哪里辦
2021-02-02什么情形的交通事故保險公司拒賠
2020-12-23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法律特征是什么
2021-01-21永久性土地轉讓合同是永久有效的么
2020-12-03“以租代征”和土地流轉有何不同農戶要如何甄別
2021-03-20公益拆遷是什么,公益拆遷補償低嗎
2021-02-08二手房拆遷費怎么補
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