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簡稱合同法)第一百三十三條規定:“標的物的所有權自標的物交付時起轉移,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第一百三十四條又規定:“當事人可以在買賣合同中約定買受人未履行支付價款或其他義務的,標的物的所有權屬于出賣人”。這兩條款即構建出了所有權保留制度。所有權保留制度在日常經濟實踐中的存在由來已久,在合同法明確規定這一制度之前,《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以下簡稱民法通則)就曾為這一制度的存在留有余地,民法通則第七十二條第二款規定:“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財產的,財產所有權從財產交付時起轉移,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所謂所有權保留是指雙務合同尤其是分期付款買賣合同中,出賣人依約定以保留標的物所有權的方式以擔保買受人價金之給付或其他義務之履行。所有權保留為一種非典型擔保物權,僅是擔保意義上保留物之所有權的,旨在實現買賣合同上的權利義務,到期獲得價金清償。出賣人拋棄保留之所有權是單方處分行為,不需要任何方式,其表示于到達相對人時即產生效力。出賣人拋棄其所保留之所有權,對于其基于買賣契約所得主張之權利,尤其是價金請求權,并無影響。買受人債務之免除需經出賣人另作意思表示。當事人可以放棄其享有的所有權保留這一物權,而依合同法之實際履行原則要求買受人實際履行,正如在有典型擔保物權的債權中,擔保物權人可以放棄其所享有之擔保物權,而使之變為一般債權,此均由當事人自由意志權衡決定。其放棄擔保物權,并不意味著放棄一般債權,其仍可要求債務人實際履行債務。這在我國合同法已規定“繼續履行”等違約責任的情況下尤為可行。合同法第一百零九條之規定的“當事人一方未支付價款或者報酬的,對方可以要求其支付價款或者報酬”即是法律依據。取回標的物是所有權保留買賣中出賣人作為標的物所有權人所享有的一項權利,取回權實質為恢復占有之物上請求權,其本身并無獨立存在價值。其與買賣契約之存續與終止屬于兩層關系,取回標的物只是出賣人為了避免自己遭受更大的損失而采取的一種保全措施,這一權利的行使使得整個合同恢復到同時履行之狀態,本身并不必然導致合同失效。導致合同解除的真正原因是買受人不按期支付價金的違約行為使得出賣人行使其享有的解除合同權。出賣人在買受人未依約償還價款時取回標的物,是出賣人作為所有權人享有的一項權利,并非義務。按照權利可以放棄、義務必須履行的原則,出賣人可以自由選擇是否行使此項權利。買受人未取得所有權是因其未履行合同上的支付價金之義務,當然無權要求出賣人取回標的物,更不可因此解除合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用人單位不簽勞動合同怎么辦
2020-12-06公司合同法律顧問一般工資多少
2021-01-09人身損害死亡賠償金如何分配
2020-11-24擔保法對連帶共同保證人追償權的限制
2021-03-18因為家庭冷暴力離婚法院會支持嗎
2021-02-08贍養費能一次清嗎
2021-03-07交通事故車物定損要注意什么
2020-12-07試用期工資的約定
2021-02-07人壽保險如何投保
2021-02-09機動車保險的類型有哪些
2021-02-26郵包運輸保險條款細則
2021-01-20再保險是如何分類的
2020-12-03如何確定建筑工程保險的保險期限
2020-12-24事故中機動車貶值怎樣理賠
2021-02-13對保險法適用范圍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14繳納保險費有什么作用
2021-02-02人身保險合同不適用損失補償原則
2020-11-23未盡說明義務 事故后應理賠
2020-11-22怎么確認土地承包合同內容法的
2021-02-11營業房拆遷租戶可以得到哪些補償
202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