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事法律行為和事實行為的區別
事實行為,是指行為人不具有設立、變更或消滅民事法律關系的意圖,但依照法律的規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為。按照現行《民法通則》的規定,事實行為分別包括:無因管理行為、正當防衛行為、緊急避險行為以及侵權行為、違約行為、遺失物的拾得行為、埋藏物的發現行為等。
民事行為是民事法律行為的上位概念,包括民事法律行為、無效民事行為、可變更或可撤銷的民事行為、效力未定的民事行為,不包括侵權行為、違約行為、無因管理行為等事實行為。
1、事實行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為其必備要素;民事行為以意思表示為必備要素。
2、事實行為依法律規定直接產生法律后果;民事行為依據行為人的意思表示的內容而發生效力。
3、事實行為只有在行為人的客觀行為符合法定構成要件時才發生法律規定的效果;民事行為的本質在于意思表示,而不在于事實構成。
4、事實行為的構成不要求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民事行為以行為人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為生效條件。
二、民事法律行為成立的要件
根據《民法通則》第55條、第56條的規定,民事法律行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1、法律行為主體具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
民事權利能力是法律確認的自然人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自然人只有具備了民事權利能力,才能參加民事活動。《民法通則》第九條規定:“公民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具有民事權利能力,是自然人獲得參與民事活動的資格,但能不能運用這一資格,還受自然人的理智、認識能力等主觀條件制約。有民事權利能力者,不一定具有民事行為能力。
2、行為人意思表示真實。
意思表示真實指的是行為人內心的效果意思與表示意思一致。也即不存在認識錯誤、欺詐、脅迫等外在因素而使得表示意思與效果意思不一致。
但是,意思表示不真實的行為也不是必然的無效行為,因其導致意思不真實的原因不同,可能會發生無效或者被撤銷的法律后果。
3、行為內容合法。
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行為內容合法表現為不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行為內容合法首先不得與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或禁止性規范相抵觸。其次,行為內容合法還包括行為人實施的民事行為不得違背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4、行為形式合法。
民事法律行為的形式也就是行為人進行意思表示的形式。凡屬要式的民事法律行為,必須采用法律規定的特定形式才為合法,而不要式民事法律行為,則當事人在法律允許范圍選擇口頭形式、書面形式或其他形式作為民事法律行為的形式皆為合法。
從上面的內容來看,事實行為是具有一定行為的犯罪,而民事行為則具有一定的犯罪思想,卻并沒有實行的。兩者之間雖然都屬于犯罪行為的一種,但是還是有諸多不同之處的。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內容。如還有其他疑問,歡迎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 曹美林律師畢業于四川師范大學法學本科。專業領域:法律顧問,合同管理。曾在深圳市博雅成信金融服務有限公司從事法務工作,負責公司內部管理規范的審核,主要涉及公司部門問責制度、員工行為規范及考核細則、員工外派管理制度;業務合同的設計與審核。后于北京盈科(成都)律師事務所工作,負責跟進大量訴訟案件,包括民間借貸、婚姻家事、人身損害、合同糾紛、公司糾紛等。現在四川瑞展律師事務所從事專職律師。從業以來,以治事勤敏的精神和嚴謹的工作態度,贏得了客戶的贊譽和肯定。 ?
違法占地判定的法律依據都有哪些
2021-02-05遷戶口需要什么手續
2021-01-19中止探望權如何恢復
2020-11-26結婚的法定程序是怎么規定的
2021-02-10退婚了還可以再訂婚嗎
2020-11-30以前的贍養費能主張嗎
2021-03-21房產訴訟期間可否居住
2021-02-11兒子租父親的房子合法嗎
2021-03-08夫妻共同財產可以贈送給親人嗎
2021-03-22商業銀行法中的關系人是指什么
2020-11-15擔保合同債務人與主合同不一致,這個合同有效嗎
2021-03-06什么情況下需要簽訂補充合同
2021-03-21快退休可不可以辭退
2021-01-23二手車過戶費怎么樣計算
2020-11-17集資房屬于什么房產性質
2020-12-31農村房屋確權發證的時間是什么時候
2021-01-04建筑工程承包資質標準是什么
2020-11-09主體工程勞務部分是否可以分包
2021-01-20學生實習期受傷是工傷嗎,學生實習期受傷誰來擔責
2021-02-27調崗通知書范文
20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