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于意定監護人什么意思?
1、意定監護是指被監護人在有意思能力時為自己選任監護人,并將自己的人身照顧和財產管理等事宜委托給監護人,待自己喪失意思能力后,由監護人按照被監護人的意愿處理生活照管、醫療救治、財產管理、維權訴訟和死亡喪葬等監護事宜的制度。
2、《民法總則》第三十三條: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與其近親屬、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事先協商,以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協商確定的監護人在該成年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履行監護職責。
3、《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二十六條: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老年人,可以在近親屬或者其他與自己關系密切、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的個人、組織中協商確定自己的監護人。監護人在老年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依法承擔監護責任。老年人未事先確定監護人的,其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確定監護人。
二、意定監護辦理流程是怎么樣的?
1、在被監護人尚具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時,自主選定監護人;
2、監護人和被監護人簽訂意定監護協議;
3、雙方去公證機關辦理公證;
4、被監護人喪失完全或部分民事行為能力之后,協議正式生效;
5、監護人代理被監護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隨著我國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權益的保障問題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人們面前,如何保障老年人享受到更加有尊嚴、有溫度的晚年生活也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命題。在此背景下,成都公證處公證人積極思考,認為通過辦理意定監護公證的方式將老年人的個人意愿固定下來,確定自己信任的人擔任監護人,將能更好地保護其人身、財產等方面的權益。
《民法總則》第三十三條規定:“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與其近親屬、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事先協商, 以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協商確定的監護人在該成年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履行監護職責。”
綜合上面所說的,意定監護是由被監護人來選擇自己的監護人,但要確定此監護人是要有完全的民事能力才能進行選擇,對于雙方在協商好了之后就可以簽定監護人的協議,等到被監護人的能力喪失了之后就要履行自己的合法權益,所以,在處理的時候就要結合實際情況來進行處理。
繼母或繼父是法定監護人嗎
監護人的確定標準
法定監護人證明哪里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轉租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15個體戶擅自經營不準個體工商戶經營的商品的如何處罰
2021-01-25現金支票收款人能否是個人
2021-02-132020年最新死緩最少服刑多少年
2020-12-22監護過失是否要承擔侵權責任
2020-12-31治安拘留和刑事拘留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07贈與合同約定不得撤銷贈與,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嗎
2021-02-20放棄贍養是否可以免除贍養義務
2021-01-26開車全責自己受傷怎么賠償
2020-12-21超出勞動仲裁時效不予受理,可以再上訴嗎
2021-01-19二婚不拿離婚證可以嗎
2020-11-16強制執行有哪些性質
2021-02-08小產權房合同受時效限制嗎
2021-03-17勞務合同和就業協議書有什么不同
2021-01-25疫情耽誤上班工資怎么算
2021-01-24自助寄存柜中丟包,超市有責任嗎
2020-12-29勞動調解協議生效反悔怎么辦
2021-01-12推薦最佳車險方案
2021-03-01投保前最關心的有哪些事
2021-03-26公眾責任險缺失 誰來為商家“保險”?
2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