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受贈人應當履行哪些義務
受贈人的義務只在贈與合同中發生。贈與合同是指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或者財產權利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轉移財產的一方為贈與人,受領財產的一方為受贈人。贈與合同的主體是贈與人和受贈人,公民、法人都可以成為贈與合同的主體,但只有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公民才能成為贈與人。限制行為能力的公民要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進行贈與,無民事能力的公民不能成為贈與人,但可以成為受贈人。一般對法人做贈與人沒有限制,但國有法人的財產或者財產權利贈與,必須按照有關法律的規定經過國有資產政府主管部門的登記備案,審查批準,辦理有關法律手續才能依法生效。
受贈人履行的義務須為合法的贈與合同中約定的義務。履行道德義務的贈與合同和非履行道德義務的贈與合同。?這是根據贈與人贈與的目的是否是履行道德上的義務而劃分的,如果贈與人對受贈人在道德上有扶助的義務,如養子女因生父母生活比較困難而約定贈與一定財物的合同,即為履行道德義務的贈與合同。非履行道德義務的贈與合同是指贈與人并不以履行道德義務為目的的贈與合同。履行道德義務的贈與效力較強,即使非書面的非現實贈與,贈與人也不得任意撤銷應負交付贈與物的義務;而非書面的非現實贈與,若是非履行道德義務的,贈與人于標的物交付前或登記之前,可以任意撤銷。
在特殊形式的贈與合同中贈與人的義務:
1、附義務贈與。附義務贈與合同是指贈與人和受贈人約定,受贈人要負擔一定義務才能接受贈與的贈與合同。其特點是附義務贈與中的義務屬贈與合同的一部分,是附加于贈與的,不具獨立性;所附的義務具有合法性,若違背公序良俗或者法律規定,贈與合同無效。贈與合同所附義務不是贈與的對價,贈與人不能以受贈人不履行義務為抗辯,不予履行,原則上贈與人履行給付義務后,受贈人才發生履行其負擔的義務。附義務贈與合同所負義務必須使受贈人負擔一定的法律義務,但受贈人履行義務僅限于贈與物之價值限度內。當贈與所附的義務超過贈與物的價值時,受贈人對超過的部分無履行的責任。
2、混合贈與合同。混合贈與合同是指含有有償行為贈與,即受贈人負有一定對價給付義務的贈與合同。?一般贈與合同中受贈人沒有給付的義務,附義務贈與合同中,受贈人也只是負擔一定的義務。而混合贈與合同受贈人要履行一定的給付義務,由于混合贈與中的受贈人須向贈與人一方作出一定給付,其受贈人給付的部分具有有償性。一般認為,混合贈與原則上是一種特殊的贈與,其特殊性就在于受贈人一方須作出一定的不對等給付。然而,若當事人之間就雙方的給付不對等部分并無贈與的意思,就不是混合贈與。所以,混合贈與的根本目的還是在于贈與人無償地將一定財產價值轉移給受贈人。
3、捐贈。捐贈,又稱捐助,是指為了社會公益事業或公共目的或其他特定目的,無償地將其財產給予他人的行為。捐贈的形式多種多樣,有不附加任何條件的捐贈,贈與人為某單位的利益無償地將其財產捐贈給一定單位并不附加任何條件,如向某學校捐款。有附加特定條件的捐贈,即捐贈人在將其財產捐贈時附加一定的條件,如捐贈人向某學校捐贈財產要求學校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獎學金。還有為特定目的的募捐,這是指由一定單位或數人作為發起人進行的募集捐助活動,如募集救災物資等,這種捐贈的捐贈人并不直接將財產捐給受益人,而是給予募集人,由募集人間接轉贈受益人。
4、死因贈與。死因贈與合同是指雙方當事人約定于贈與人死亡時才發生效力的贈與合同。受贈人必須是贈與人死亡時生存著的人,受贈人在贈與人死亡時也已經死亡,死因贈與合同就永遠不能發生效力。死因贈與是在贈與人死亡后發生效力的,因此,贈與人死亡后,若出現可由贈與人撤銷贈與的情形時,贈與人的繼承人有權撤銷贈與。
贈送財禮的行為是在男女雙方訂立婚約的基礎上,基于對雙方當事人將來能夠結婚的預期而為的贈與。發生贈與的原因是由于婚約的存在,隨著婚約的解除,贈與財禮的原因歸于消滅,受贈人在婚約解除后喪失了繼續占有財禮的法律上的原因。由于婚約解除后,財禮繼續由受贈人占有的法律根據消失,根據民法的公平原則,應當將財產恢復到訂立婚約前的狀態。所以,受贈人應當將財禮返還給贈與人,如果受贈人繼續占有贈與物,即構成不當得利。按照法律的規定,贈與人有權要求受贈人返還受贈的財產,受贈人負有返還自己基于婚約而獲得的不當得利的義務。
贈與合同中僅贈與人負有將其財產給付受贈人的義務,而受贈人并不負擔任何義務。即使是附負擔的贈與,受贈人履行所附的負擔也不是贈與人履行義務的對價,不是向贈與人為給付的履行行為,受贈人取得贈與標的物不需付任何代價。贈與的結果發生財產所有權的轉移,它是一種單務無償的、諾成的又是實踐的合同。
總之,贈與合同中受贈人的義務我們要在法律工作實踐中分析清楚,注意辨別,正確運用好法律,才能從根本上保護好贈與合同雙方的權益!
二、贈與合同的性質
贈與合同一般具有下列性質:
1、雙方行為。贈與合同須當事人雙方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如果贈與人有贈與的表示,但受贈人并沒有接受的意思,則合同仍不能成立,故與饋贈這種單方行為不同。
2、諾*行為。多數國家承襲羅馬法的傳統,規定贈與合同在當事人雙方意思表示一致時即告成立,不必等待交付贈與物,即為諾*行為。但根據中國的司法實踐,贈與合同必須交付贈與物后方能成立。僅有將要贈送某項財物的預約,不能認為贈與合同已成立。在交付贈與物前,贈與人有權撤銷贈與,即為實踐行為。
3、無償行為。原則上受贈人并不因贈與合同而承擔義務,故為單務合同。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綜上所述,我們可以了解到如果所約定的義務違背公序良俗或者法律規定,則贈與合同無效,贈與合同無效,其自始即不具備法律約束力,也就不存在撤銷贈與的問題。如還有其他疑問,歡迎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沒履行完要簽中止協議嗎
2020-12-18固定資產貸款程序是怎樣的
2020-12-11擔保公司違約金合法嗎
2020-11-19發生交通事故對方不處理應該怎么辦
2021-03-12公司持假營業執照如何處罰
2020-12-23簽了民事調解協議后還能再起訴嗎
2020-12-22房產證在房屋中介手里不肯退怎么辦
2020-12-27預付款和應付款的區別
2021-02-05購買集資房需要簽什么合同
2021-01-23終止勞動合同是否可以要求賠償
2021-03-16勞務派遣轉勞務外包合法嗎
2021-02-04論發展我國出口產品責任險
2021-01-17國外飛機延誤賠償是怎么樣的
2021-03-09簽訂水路貨物運輸合同應掌握哪些知識
2020-12-10保險合同訂立程序的特征
2020-12-04法院受理人身保險糾紛時需要提交哪些材料
2021-02-09離婚后保單應怎樣分割
2021-02-20人身保險可不可以重復理賠
2020-12-02什么叫保單現金價值
2021-01-25被保險人在遺囑中追加受益人是否有效?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