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我們來說,每個人在成長階段都會有監護人,因為在年幼時期,我們不具備民事行為人的責任,對于涉及這類事情的處理,我們自身無法解決,監護人的存在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類問題,那么,法定監護人范圍有哪些呢?小編為你解答。
法定監護人范圍的內涵
監護是對未成年人和成年精神病人設定專人保護其利益,監督其行為,并且管理其財產的法律制度。
法定監護是由法律直接規定監護人范圍和順序的監護。法定監護人可以由一人或多人擔任。民法通則第16條第1款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父母對子女享有親權,是當然的第一順位監護人。
未 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沒有監護能力的,依次由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兄姐、關系密切的親屬或朋友、父母單位和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委會或村委會、民政部門擔任監護 人。成年精神病人的法定監護人的范圍和順序是: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親屬、關系密切的親屬或朋友、精神病人所在單位或住所地的居委會、村委會、民 政部門。
法定監護人的順序有順序在前者優先于在后者擔任監護人的效力。但法定順序可以依監護人的協議而改變,前一順序監護人無監護能力或對被監護人明顯不利的,人民法院有權從后一順序中擇優確定監護人。
法定監護人的設定
(一)未成年人的監護人
對未成年人設立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的設立又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未成年人的父母是他們的監護人。
2、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有監護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或者與未成年人關系密切的、愿意承擔監護責任,又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其他親屬和朋友作為監護人。
3、若無上述法定監護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二)精神病人的監護人
對精神病人設立的監護人。從公民的民事行為能力的角度來看,精神病人可分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但法律規定的擔任監護人的順序是相同的。擔任監護人的順序是:
1、配偶;父母;成年子女;
2、其他近親屬;
3、關系密切的、愿意承擔監護責任,并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其他親屬和朋友。
4、若無上述法定監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以上就是對法定監護人范圍介紹,在生活中,我們的父母扮演著監護人的角色,不僅負責我們的衣食住行,還對我們的生活與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但是監護人也是有時間限制的,一旦我們成年,監護人就不會存在,因此必要的生活技能對我們來說十分重要。
繼母或繼父是法定監護人嗎
指定監護人證明格式
監護人證明在哪里開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夫妻離婚推諉夫妻債務怎么辦
2021-01-06醫療事故調解協議怎么寫
2021-03-02貨車剎車失靈乘客跳車身亡,車輛掛靠公司有責任嗎
2020-12-01離婚案律師費多少
2020-11-20信用社連帶責任多久過期
2021-02-19交通罰款逾期半年怎么處理
2021-01-21民事訴訟律師費最新標準
2021-01-01上下班工傷認定標準
2020-11-21二審移送管轄裁定書能否再審
2021-02-25申請強制執行能否同時申請將對方列入失信人員名單
2020-12-06回避是怎么回事
2020-12-02拖欠物業費如何處理
2021-03-04離婚調解無效何時判
2020-12-12房屋中介合同違約金
2021-02-27辦理抵押需要扣留房產證嗎
2021-01-14知識產權代理公司收入如何確認
2021-03-23載同事上班遇車禍判賠153萬之律師說法
2021-02-10房地產轉讓管理辦法
2021-01-02見 證 書(處理公民財產事宜)
2021-02-23下崗職工轉移勞動關系的三個難點
20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