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定監護和意定監護區別是什么?
監護依設立的方式,可分為法定監護和意定監護。法定監護是由法律直接規定監護人范圍和順序的監護;意定監護即在法定監護之外通過當事人協議設立的監護,也稱委托監護。
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父母對子女享有親權,是當然的第一順位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沒有監護能力的,依次由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兄姐、關系密切的親屬或朋友、父母單位和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委會或村委會、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成年精神病人的法定監護人的范圍和順序是: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親屬、關系密切的親屬或朋友、精神病人所在單位或住所地的居委會、村委會、民政部門。
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與其近親屬、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事先協商,以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協商確定的監護人在該成年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履行監護職責。
二、意定被監護人可以是哪些人?
意定被監護人應當是年滿十八周歲、智力水平和精神狀況正常的自然人。合同的相對方也就是意定監護人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具有監護能力的法人或其他組織。作為意定監護人的自然人可以是意定被監護人的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也可以是與其關系密切的其他人。
三、監護終止的情況有哪些?
監護終止的原因有以下幾種情形:
1、被監護人獲得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2、監護人或被監護人一方死亡。
3、監護人喪失了行為能力。
4、監護人辭去監護。監護人有正當理由時,法律應允許其辭去監護,但這不適用與未成年人的父母。
5、監護人被撤銷監護人資格。
綜上所述,在民事關系中,監護是重要的構成,監護主要分為法定和意定監護,兩者存在本質區別。在法定監護中,監護人有嚴格的限制,對于未成年人來說,父母是第一順序人,只有父母不在的,才能由他人監護。而意定監護,作為被監護人,可以有權選擇他人做今后的監護人。
監護人的確定標準
年滿多少歲就沒有監護權了
未成年人法定監護人的職責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復議后還不服怎么辦
2021-02-18演唱會拍照侵犯表演者權嗎
2020-12-12唯一住房能逃避法院強制執行嗎
2020-12-29探望權中止事由是什么
2021-03-07申請強制執行材料需要哪些
2020-12-22被告申請財產保全能支持嗎
2020-12-30陷入履行不能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18遺產放棄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11房地產開發五證指什么
2021-01-29一個人可以開房產中介嗎
2021-03-19觀察期間有工資嗎
2021-01-05人壽保險理賠指南的各種規定
2020-12-01人壽保險的理賠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21航空意外險有效期是多久
2021-02-22飛機航班延誤賠償標準
2020-11-08保險提醒、說明義務嚴格,保險人說明義務的履行標準是什么
2021-02-10人身保險合同中“違法行為免賠”條款的理解
2021-01-25該保險合同是即時生效還是附期限生效
2021-02-16某家具廠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2-06沒有考核被辭退按照勞動法補償嗎
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