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俗稱勞動者提出辭職,分三種方式和情況:
1、用人單位存在《勞動合同法》三十八條的情況(例如未給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存在拖欠工資等情況),勞動者書面提出解除勞動關系后可以立即走人不需要用人單位的批準,并可以要求支付剩余的工資及經濟補償金(每工作1年支付1個月工資)及辦理離職手續等;
2、依據《勞動合同法》三十七條,勞動者提前30天提出的書面離職,不需要用人單位批準就可以離職。其中,試用期提前3天書面提出;用人單位有義務結清工資辦理離職手續;
3、沒有提前30天提出離職,用人單位也不存在《勞動合同法》38條的情況,勞動者直接提交辭職信就走人,這個時候就是勞動者違法,給用人單位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招聘該勞動者產生的費用,用人單位可以要求承擔。
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三)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四)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
勞動法
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原則
(1)偏重保護和優先保護:勞動法在對勞動關系雙方都給予保護的同時,偏重于保護處于弱者的地位的勞動者,適當體現勞動者的權利本位和用人單位的義務本位,勞動法優先保護勞動者利益;
(2)平等保護:全體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都平等地受到勞動法的保護,各類勞動者的平等保護,特殊勞動者群體的特殊保護;
(3)全面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無論它存在于勞動關系的締結前、締結后或是終結后都應納入保護范圍之內;
(4)基本保護:對勞動者的最低限度保護,也就是對勞動者基本權益的保護。
勞動力資源合理配置原則
(1)雙重價值取向:配置是否合理的標準是能否兼顧效率和公平的雙重價值取向,勞動法的任務在于,對勞動力資源的宏觀配置和微觀配置進行規范;
(2)勞動力資源宏觀配置:即社會勞動力在全社會范圍內各個用人單位之間的配置;
(3)勞動力資源的微觀配置:處理好勞動者利益和勞動效率的關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轉載”有何民事責任
2021-03-12常見交通違法處罰新規
2020-12-19怎樣分割房屋遺產
2020-11-18離婚后不付撫養費就不能探望子女嗎
2021-02-13勞動合同不變更要賠償嗎
2020-11-09分居后還貸法律怎么規定
2021-02-09過錯方起訴離婚孩子怎么判
2020-11-29口頭協議和合同哪個會更好
2020-12-19因土地糾紛可以報警嗎
2021-01-30九級工傷符合解除勞動合同的條件嗎
2021-01-08公司無故調崗降薪怎么辦
2021-01-302013年最新工資改革調整方案
2021-03-21勞動仲裁庭人員不來怎么辦
2021-01-02合同中免責條款無效有哪些情形
2021-01-19人身保險合同履行地如何確定
2021-01-10陳某訴一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0-11-22交警調解后怎么和保險索賠
2021-01-02單方解除再保險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3地震死亡保險公司賠嗎
2020-11-18不計免賠特約條款如何使用
20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