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不屬于訴訟時效中斷的是什么?
如果沒有起訴、請求、認諾等行為的,是不可以導致訴訟時效中斷的。根據《民法通則》第140條的規定,中斷訴訟時效的事由包括提起訴訟(起訴)、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請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承諾)。這些事由區別于中止訴訟時效的事由,都是依當事人主觀意志而實施的行為。訴訟時效的目的是促使權利人行使請求權,消除權利義務關系的不穩定狀態,從而訴訟時效進行的條件是權利人不行使權利,如果當事人通過實施這些行為,使權利義務關系重新明確,則訴訟時效已無繼續計算的意義,當然應予以中斷。
1.起訴。即權利人依訴訟程序主張權利,請求人民法院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起訴行為是權利人通過人民法院向義務人行使權利的方式。故訴訟時效因此而中斷,并從人民法院裁判生效之時重新起算。
2.請求。這里指權利人直接向義務人作出請求履行義務的意思表示。這一行為是權利人在訴訟程序外向義務人行使請求權。改變了不行使請求權的狀態,故應中斷訴訟時效。
3.承諾。即義務人在訴訟時效進行中直接向權利人作出同意履行義務的意思表示?;诹x務人認諾所承擔的義務,使雙方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重新得以明確,訴訟時效自此中斷,并即時重新起算。認諾的方式有多種多樣,包括部分清償、請求延期給付、支付利息、提供履行擔保等。
二、訴訟時效中斷的適用條件
1.引起訴訟時效中斷的事實是由法律直接規定的,其特點在于均是當事人有意識的行為,包括起訴、權利人主張權利或者義務人同意履行義務的行為。這些法定事由只要在訴訟時效進行中出現即引起時效的中斷(具體事由后述)。
2.中斷訴訟時效的法定事由發生在訴訟時效期間的任何階段均產生中斷的法律效力。而且訴訟時效中斷的次數不受法律限制,也就是說,訴訟時效因權利人主張權利或者義務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后,權利人在新的訴訟時效期間,再次主張權利或者義務人再次同意履行義務的,可以認定為訴訟時效再次中斷。
3.從訴訟時效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起算。從而法定事由發生之前已經經過的時效期間歸于無效,與重新計算的時效期間沒有關系,在此種意義上,民法學稱訴訟時效中斷為根本性障礙。
4.當發生不可抗力致使權利人不能行使請求權時,不能導致訴訟時效中斷。
在司法實踐中,對于訴訟時效中斷的具體條件應當嚴格按照法律上規定的程序來進行處理,但當事人在提出訴訟時效中斷申請時,需要提供相關證據和理由,如果沒有相關證據來進行認定的,則是不可以導致訴訟時效中斷的。
什么是訴訟時效中斷?
訴訟時效中斷與中止的區別有哪些
民事訴訟時效中斷有什么條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網絡言論不當怎么處罰
2021-03-17虛擬貨幣是傳銷嗎
2021-01-08發明專利審查的具體步驟
2021-01-09抵押權是擔保權嗎
2020-12-21倉庫租賃協議
2021-02-01法院如何認定受脅迫的婚姻
2021-02-11駕照屬于行政許可嗎
2021-02-22合同不能履行可否因為疫情免責
2021-03-06關于勞務糾紛中侵權損害賠償的規定
2021-02-21商場受傷有賠償嗎,商場受傷賠償金額怎樣來定
2021-01-09簽訂集體勞動合同的程序是什么
2021-01-02行政許可的申請與受理
2021-01-09勞動法關于加班規定怎么規定
2021-01-06公司裁員如何爭取賠償
2021-02-12違反壽險免責條款會有什么后果
2020-12-31雇主責任險是什么意思
2021-03-22產品責任的主體有哪些
2020-12-15短期財產人身保險業務償付的計算
2021-02-09保險合同為什么會終止
2020-12-01如何終止保險合同
20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