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事案件中止審理的情形都有哪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訴訟:
(一)一方當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
(二)一方當事人喪失訴訟行為能力,尚未確定法定代理人的;
(三)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四)一方當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參加訴訟的;
(五)本案必須以另一案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另一案尚未審結的;
(六)其他應當中止訴訟的情形。
中止訴訟的原因消除后,恢復訴訟。
二、刑事訴訟法關于中止審理的情形規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81條的規定,遇到下列情形之一,影響審判進行的,可以中止審理:
1、自訴人、被告人患精神病或其他嚴重疾病。應當裁定中止審理。
2、起訴后被告人逃脫,致使案件在較長時間內無法繼續審理的。應當裁定中止審理。
3、在自訴案件審理過程中,被告人下落不明的,應當裁定中止審理。
4、在審理期間發現不宜適用簡易程序情形的。應當決定中止審理,并按照公訴案件或自訴案件的第一審普通程序重新審理。
(1)公訴案件被告人的行為不構成犯罪的
(2)公訴案件被告人應當判處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3)公訴案件被告人當庭翻供,對于起訴指控的犯罪事實予以否認的
(4)事實不清或者證據不充分的
(5)其他依法不應當或者不宜適用簡易程序的。
5、由于其他不能抗拒的原因,使案件無法繼續審理的,可以裁定中止審理。
三大訴訟中,其實都是存在中止審理的情形。但是因為訴訟類型不一樣,相關法律中對中止審理的條件要求往往也存在差異。在民事訴訟中,要是當事人一方在訴訟過程中因為一些其他情況,導致其喪失了訴訟行為能力的,這種情況下繼續對案件進行審理,自然是不合理的,于是在并沒有確定這一方當事人法定代理人的情況下,法官可以裁定中止對案件的審理。
民事訴訟中止審理的情形有哪些
中止審理的期限是多久?中止審理的規定是什么?
民事案件中止審理申請書在什么時候提交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刷單屬于違法行為嗎,誰承擔舉證責任
2021-01-15欠款律師函有法律效力嗎
2020-12-07定額發票有效期是多長時間
2021-02-08新拆遷條例終結暴力拆遷
2020-12-10受害人因交通事故致殘的是否有被扶養人生活費?如何計算呢?
2021-01-18冤假錯案怎么舉報
2021-03-19合同變更的原因包括什么方面
2020-12-23經辦人要承擔合同的責任嗎
2021-03-14企業單方面解約應如何賠償
2020-11-23企業有過錯工傷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1-02-20實習期沒有工資需要簽合同嗎
2021-02-13人壽保險公司可以經營健康保險業務嗎
2020-12-04保險合同是不是有條件的單務合同
2020-12-14詳解旅游保險有哪些
2020-12-17新法修訂對保險公司提出挑戰
2020-11-29校方責任保險的除外責任是什么
2021-03-22公益拆遷補償就一定不高嗎
2021-01-10小產權房拆遷補償應當歸誰
2020-11-24棚戶區拆遷與城中村拆遷,補償都有哪些區別
2021-03-22農村拆遷安置人口數認定怎么規定
2021-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