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訴訟案件中止的情形包括什么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五十一條 在訴訟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訴訟:
(一)原告死亡,須等待其近親屬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
(二)原告喪失訴訟行為能力,尚未確定法定代理人的;
(三)作為一方當事人的行政機關、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四)一方當事人因不可抗力的事由不能參加訴訟的;
(五)案件涉及法律適用問題,需要送請有權機關作出解釋或者確認的;
(六)案件的審判須以相關民事、刑事或者其他行政案件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相關案件尚未審結的;
(七)其他應當中止訴訟的情形。
中止訴訟的情形消除后,人民法院應當依照申請或者依職權恢復訴訟程序,并通知當事人繼續進行訴訟活動。訴訟程序恢復后,當事人在 訴訟中止前進行的訴訟行為,依然繼續有效。
這其中“ (七)其他應當中止訴訟的情形。”是指上面六種情形之外的,其他與其相當的情形,避免了列舉的不全面,增加了靈活性,以適應立法時不能預見的情況。
二、行政訴訟的審理期限是多久?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七條和第六十條規定,對于一審行政案件,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作出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準;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的一審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準。對于二審行政案件,法院應當在收到上訴狀之日起兩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準;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的二審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準。
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準,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準。審理第一審行政案件的期限為三個月;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經高級人民法院批準可以延長三個月。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案件需要延長期限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準,可以延長三個月。
案件的審理期限從立案次日起計算。行政案件公告、鑒定的期間、由有關專業機構進行審計、評估、資產清理的期間、中止訴訟(審理)至恢復訴訟(審理)的期間等期間不計入審理期限。各級人民法院應當將審理案件期限情況作為審判管理的重要內容,加強對案件審理期限的管理、監督和檢查。
一般情況下,提起訴訟時應當向法院提交起訴狀并且提供相關的資料;如果當事人因各種原因無法寫起訴狀的,可以進行口頭起訴。法院會計入筆錄并且出具一份書面憑證。。一個行政案件,經人民法院按照第一審程序審理后,如果當事人提起上訴,該行政案件還要由上一級人民法院按照第二審程序進行一次審理,第二審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裁定,才是終審的判決、裁定。
哪些行政不作為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對提起行政訴訟應當符合的條件
行政訴訟法修改了哪些內容?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酒后駕車逃逸怎么處理
2021-01-19科創板是什么
2021-03-14合伙企業與注冊公司的區別有哪些
2020-12-26不得減刑的幾種情形
2021-02-26訴訟離婚中的訴訟費,訴訟離婚需要哪些資料
2021-03-02離婚訴訟的二審程序
2021-03-05農村集體土地房屋能否遺贈
2021-01-17繼子女在什么情況下對繼父母的沒有贍養義務
2021-01-11一個人可以開房產中介嗎
2021-03-19離職再入職需要重新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1-02-19什么是勞務經濟
2020-12-21集體合同中所說的補充保險和福利指的是什么
2021-02-28用人單位可以隨意延長工作時間嗎?
2021-02-21干活慢會被辭退嗎
2020-11-29購買定期壽險有哪些好處
2021-02-05對于被保險人來說在處理三方關系時應注意什么
2021-03-24怎么計算長期人身保險業務的最低償付能力額度
2020-12-15也談《無證駕駛造成的交通事故是否屬強制保險范圍?》
2020-12-23對方酒后駕駛保險公司會不會賠付
2021-02-06保險經紀人的概念是什么
2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