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名股東的法律責任是什么
1、被借名股東的
如果有證據證明經登記注冊的股東僅僅是被別人借名而掛名,并未參與公司的治理,未享有過真正的股東權利,也未履行過股東義務,那么法律不會保護其作為“股東”而應享有的權利。因為對公司履行出資義務是享有股東權利的基礎,而并未實際出資的掛名股東,則不會享有基于出資而享有的公司知情權、表決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轉讓出資權、收益權等股東權利。相反,在公司資不抵債時,因為其股東身份已向社會公示,實際出資人與掛名股東之間的這種私下借名行為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所以掛名股東不但不會享有股東的權利,卻存在在其出資范圍內對承擔連帶責任的法律風險。
2、約定掛名的法律責任
因為約定掛名的形式主要體現在的法律行為中,所以因約定掛名而在實務中發生的糾紛則往往涉及到公司股權轉讓協議的效力問題。對于股權轉讓后未進行登記而是否影響股東資格的取得,筆者認為應根據在股權轉讓后當事人的行為狀況來確定,不能簡單肯定或否定。但一般認為在各種要件具備的前提下,僅僅未進行工商變更登記,應當肯定其股東資格。
《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合同法》生效日期為2020年12月31日止,屆時此條例被《民法典》所替換。?《民法典》生效前,根據現行我國《合同法》及其解釋的立法精神,只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在登記后生效的,才依此認定合同的效力,比如《擔保法》中關于抵押權生效的規定。否則適用當事人合意成立即合同自由原則,只要當事人雙方就合同的主要條款達成一致,或者符合《合同法》第37條規定的情形,合同即為成立。因此,股權轉讓協議成立的要件應當是當事人合意,與合同是否經過工商登記沒有直接關系。工商登記是國家對法人進行行政管理的一種方式,是社會公信力的具體體現,這種證權性登記僅旨在向社會宣示股東資格的證權功能,起到對抗第三人的表面證據功能,而不具有設權性功能。所以,在不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前提下,法律同樣不會保護約定掛名股東的股東權利,而已履行受讓對價義務,實際享有股東權利并履行股東義務的受讓方其股東資格則應受到法律保護。
能夠當掛名股東的往往是其具有一定的名氣,公司需要利用他的名氣來達到某種目的或是利益,但是掛名股東也需要承擔一定法律責任。關于掛名股東的法律責任如果你不清楚想要弄明白它,可以通過律霸網在線咨詢律師自己該怎么樣應對這類行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騙保有追訴時效嗎
2021-01-28動物侵權的認定和賠償
2020-12-08上班流產了如何賠償
2020-12-24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訴訟時效要多久
2021-01-25域名搶注的構成要件
2021-02-18民事訴訟須知
2021-02-04同居的法律定義是怎樣的
2020-12-21夫妻一方失蹤,一方如何申請離婚
2021-02-27是否能索要以往的贍養費
2021-01-17不出贍養費打官司能打贏嗎
2021-01-10車禍是否可以要求精神損失賠償
2021-03-11受賄刑事申訴狀模板
2021-01-28顧客在商場購物時摔傷怎么辦,誰負責
2020-12-23農村建房的申請書怎么寫
2021-03-18單位不給員工開離職證明,可以要求賠償嗎
2020-11-22如何合法辭退員工
2020-11-08解讀《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新亮點
2021-03-17保險合同當事人的權利與義務有哪些
2021-02-07本案的保險理賠依據如何確定
2021-02-25財產保險理賠的計算標準是什么
202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