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在促進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和保護公司利益方面,作用巨大,在整個國民經濟生活中也涉及面極廣。司法解釋對于如何理解和操作法律是更有力的法律工具和條文。公司法司法解釋代持股的規定,雖然為企業法人建設多做了一條路,但是風險依然重重。
因此,在代持股協議中,這幾點是必不可少的內容:
1、隱名股東已經實際履行出資義務的證據;雙方可以在合同中對于隱名股東履行實際出資義務的情況予以說明,包括投資金額、投資時間、持股比例等情形,并且保存隱名股東向顯名股東轉款的憑證、收據、顯名股東按照隱民股東的要求向公司出資的憑證。
2、明確隱名股東對公司享有權益,顯名股東對于其代持部分股權無權進行處分。該條款包含隱名股東成為公司股東的意思表示,其次,明確隱名股東所具有的權益,限制顯名股東的權限,從而達到規制的目的。
3、經隱名股東要求,顯名股東應當無償將股權轉讓至隱名股東。該義務設置后,無需顯名股東同意,其均有配合隱名股東辦理股權轉讓的義務。
但是,隱名股東是否可以順利完成股權轉讓的手續,需要經過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但是在一些案例中顯示,經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的條件可以僅僅是其他股東預先知悉隱名股東存在的事實。
筆者建議,在代持股協議簽訂的同時,可以嘗試與其他股東取得聯系,簽訂預先同意股權轉讓的聲明書。
4、甚至,筆者建議,在約定的時候可以詳細列明顯名股東參與公司決策事項的時候,必須取得隱名股東的書面授權。
通過權限的設置以及需要取得授權的范圍的規定,可以有效地防止顯名股東超越權限進行決策,從而損害隱名股東的權益。
5、約定違約責任,“無責任則無救濟”。通過嚴格的違約責任的約定,可以有效防止顯名股東損害隱名股東利益。當違約責任導致違法成本大幅上升的時候,會讓顯名股東在作出決策的時候充分考慮行為的性質、后果。
6、另外,筆者建議,要求顯名股東提供擔保,也是保證代持股協議履行的重要保障,比如,要求第三方承擔連帶責任,如此也可以盡量保證隱名股東權利的實現,不至于因為顯名股東逃避債務的時候,致使隱名股東束手無策。
雖然相應的司法解釋給出了明確的規定,我們也可以對風險進行解析和預判,但這不能成為規模風險或者打擦邊球的理由,畢竟合法經營才是擁有最低的法律風險。有些代持股協議很可能會因為一些法律的特殊規定而出現無效性,在公司法司法解釋代持股這方面需求的當事人可以具體咨詢律師。
公司法司法解釋的修訂
解讀公司法司法解釋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事爭議的組織機構有什么
2020-11-15非法集資的手段有哪幾種
2020-11-18假冒注冊商標罪的立案標準
2020-11-11強制執行申請書怎么寫
2020-12-19員工不辭而別的話單位要怎么處理
2021-02-25離婚協議書反悔如何處理
2021-02-28女方爭取撫養權的有利條件需要哪些
2021-01-17退役軍人的傷殘撫恤金代領的情形
2021-02-03學生宿舍摔傷學校要負責任嗎
2020-12-02公司規章制度需要公示嗎
2020-11-22非全日制用工情況下勞動合同何時終止?
2021-01-01勞務外包定義
2021-02-27人壽保險理賠有什么步驟,及需要準備的證據有哪些
2021-01-27應該找誰賠付房屋意外受到的損失
2021-03-05社會保險法第九條規定什么依法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2020-12-03故意導致車翻了保險公司怎么理賠
2021-02-10機動車保險的形式
2020-11-12肇事者醉酒保險公司咋賠
2021-01-13企業財產保險費用如何計算
2021-02-23保險法修訂免責條款的方法有哪些
202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