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業所有者權益項目中,資本公積的核算是現行會計制度變化最頻繁的內容,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設置了八個資本公積明細科目;
第二,資本公積準備明細科目不能直接轉增實收資本;
第三,將債務重組收益計入了資本公積項目;
第四,對關聯方交易的價格作了嚴格的限定。
一、資本公積的屬性
(一)資本公積與實收資本的區別:
實收資本明確了投資的主體,是投資者對企業實施控制權和盈余分配的基礎,實收資本總量和結構的增減變化,涉及到投資者的根本利益,影響到企業的經營方針和資本市場的變化,其增加或減少必須受到嚴格的法律限制。
資本公積是所有者共同的權益,它在未轉成實收資本前,并未明確具體的投資主體,不能參與企業的控制權和盈余分配。資本公積伴隨著投資產生,對于上市公司而言,主要由溢價收入形成,由于我國上市公司發行股票的價格普遍偏高,股東向上市公司注入了大量的資金,真正屬于自己的權益只是按面值計算的部分,大量的溢價收入形成資本公積,在“內部人”控制的前提下,就等于是管理者無償取得和使用股東資金,這與建立法人治理結構和完善約束、激勵機制是相矛盾的,是對股東權益的侵害。
(二)資本公積與盈余公積的區別:
盈余公積是從企業的利潤轉化而來,它是企業經營活動積累的結果,為了防止企業超額分配,有關制度對盈余公積的提取規定了下限。
盈余公積通常是和企業的盈利能力聯系在一起的,對股東和企業具有重要的意義,它直接反映了股東投入資本增值的能力,反映了企業經營活動的質量,是管理者對企業和股東的貢獻。資本公積主要伴隨著投資產生,反映了企業的規模,是投資者對企業的貢獻。盈余公積和資本公積的主要用途是轉增資本,但要受到各方面的限制。
二、資本公積明細科目的設置
現行的會計制度在資本公積科目下,設置了八個明細科目,每一個明細科目都代表了資本公積的特定來源,反映了企業投資方式的多元化。在實務操作中,有兩個明細科目值得商榷:一是“股權投資準備”明細科目;二是“資產評估增值準備(現行制度中沒有設立)”明細科目。“股權投資準備”明細科目反映了企業對被投資單位的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權益法核算時,因被投資單位接受資產捐贈等原因造成的被投資企業資本公積的增加,投資企業按持股比例計算的、未轉入“其他資本公積”明細科目前所形成的股權投資準備。設置該科目的目的就是將被投資企業所有者權益的增減變化,在投資企業的賬面上得以反映,通過投資企業的賬面記錄,能夠體現投資企業對被投資企業的股權的比例和控制關系。我們認為沒有必要設置“股權投資準備”明細科目,現由如下:第一,權益法核算下,投資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科目作為資產列示,只是反映了對被投資企業的投資額,它與被投資企業的所有者權益項目之間本身就不存在金額的對應關系(尤其是在二級資本市場上投資),如甲公司通過資本市場購入乙公司股票10000股,占乙公司發行股票的30%,購入價格為每股20元,甲公司長期投資賬面上反映為20000元,乙公司賬面上只反映甲公司的權益為10000元(按面值反映),從甲公司長期股權投資賬面上,無法反映對乙公司的股權控制關系,即使通過資本公積(股權投資準備)調整了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也無法反映這種控制關系。在實際中,還可能造成投資企業空調賬,虛增資產、權益或收益;第二,投資企業和被投資企業分屬不同的會計主體,由于受時間或空間等因素的限制,投資企業并不能隨時掌握被投資企業的資本公積的增減變化,從而不能保證投資企業及時進行賬務處理;第三,“股權投資準備”明細科目的設立,人為增加了權益法會計核算的難度,會計人員難以理解和掌握。
對于“資產評估增值準備”明細科目,現行的會計制度取消了該明細科目,主要原因是由于新的債務重組準則和非貨幣性交易準則取消了公允價值入賬,對這類業務不涉及到資產評估,準則在講解中,回避了所有的資產評估業務。但從資產評估的條件來看,凡是涉及到投資者權益增減變化的業務,大都要進行資產評估,如固定資產的投資業務,投資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按投出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入賬,被投資企業的實收資本按評估價值入賬。因此,現行的會計制度中,應該保留“資產評估增值準備”明細科目。
三、資本公積轉增實收資本(股本)的限制
對于上市公司來說,資本公積轉增股本稱為“轉股”,盈余公積轉增股本稱為“送股”,它們都稱為股票股利。從轉增的程序看,表面上由股東大會決定,但實際上是由“內部人”控制。
從管理者角度考慮,股東通過投資方式,將資本交付管理者經營,管理者理應對股東有所回報,回報的方式有兩種,即現金股利和股票股利。現金股利使股東得到現實的回報,但會導致上市公司現金的流出,西方國家主要采用現金股利的分派方式。
我國的上市公司發行股票以“圈錢”作為主要的動力,管理者給股東的回報更多地采用股票股利的方式。股票股利對管理者產生兩方面影響,一是會造成當期每股收益的下降,這對考評管理者的業績不利;二是會引起股東心理的變化,短期內有可能導致股價的上漲,這也正是管理者所期望的。但通過發放股票股利刺激股價的作用畢竟有限,隨著股東投資理念的提高、資本市場監管機制的完善,這種作用也就逐漸減弱。
影響分派股利的因素很多,管理者在擬定股利分配方案時,有可能損害股東的利益。
從股東的角度考慮,股票股利并未增加所有者權益,也沒有引起股東持股比例的變化,只是起到了稀釋股本的作用,但對于具體的股東而言,股票股利確實增加了股東持股的絕對數,使股東得到心理上的安慰。現行的會計制度規定資本公積明細準備項目不能直接轉增實收資本,可能基于以下考慮:第一,資本公積明細準備項目的來源主要是捐贈和權益法核算形成,與投資者的投資無關,在未轉入其他資本公積明細項目前,不能作為實收資本參與盈余分配;第二,捐贈的資產和采用權益法核算增加的長期股權投資,企業盡管作為資產確認,但在取得的初期,并沒有形成現實的生產經營能力和收益,若不作限制轉增了實收資本,股東就要求參與盈余分配,這對管理者的經營活動非常不利,等到企業接受捐贈的資產出售、報廢或轉讓股權投資時,相應的資本公積準備明細科目轉入了其它資本公積明細科目,這就意味著捐贈的資產和投資已經形成了現實的生產經營能力和收益,其它資本公積明細科目轉增實收資本不再受限制。
四、資本公積和收益的確認標準
綜觀近幾年的會計核算制度的變化,我們可以發現以下的現象,即將過去的收益項目計入了現在的資本公積項目,如無法支付的應付賬款和債務重組收益,過去計入營業外收入項目,現在要求計入資本公積項目,關聯交易價差,過去計入營業收入項目,現在計入資本公積(關聯交易價差)項目。以上的變化,實際上是收益和資本公積的確認標準問題。損益表的收益項目和資產負債表的資本公積項目具有特定的內涵,收益項目主要由企業日常經營活動的交易行為產生,它反映了管理者運用資產獲取收益的能力。是考核和評價管理者當局業績的主要指標。資本公積屬于所有者權益,它的形成主要與投資和接受捐贈有關,與管理者當局的經營業績無關。債務重組收益、關聯方交易價差實際上是交易的另一方對企業所作出的讓步,視同外單位對企業的捐贈,它不符合收益的內涵,應計入資本公積項目。從改革的背景來看,主要是防止上市公司利用債務重組和關聯方交易進行利潤操縱。從實務操作的可行性來看,將過去計入收益的項目現在計入資本公積項目,這并沒有影響會計報表的平衡關系,也不需要對報表的其它項目進行調整,有利于實務的操作。但我認為這樣處理,盡管能夠避免企業虛增利潤,但同時虛增了資本公積,對企業的未來的財務狀況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以上就是關于這方面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不幸遇到一些比較棘手的法律問題,而您又有委托律師的想法,我們律霸網有許多律師可以給你提供服務,并且我們律霸還支持線上指定地區篩選律師,并且都有相關律師的詳細資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機關可以處理不履行行政協議義務行為嗎
2021-02-13民間借貸可以申請仲裁嗎
2021-02-15軟件著作權對評職稱有用嗎
2020-12-08填詞翻唱歌曲侵權嗎
2021-03-05同一交通事故兩個受損失的可以同案起訴嗎
2020-11-13合伙企業與個人合伙的區別
2021-03-04效力待定合同有哪些種類1
2020-11-10政治權利和自由包括哪些
2020-12-22遺產的范圍有哪幾種
2020-12-09被迫簽訂有欺詐性的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1請人裝修是雇傭關系嗎
2021-02-20老人超市滑倒可以索賠嗎
2021-01-13房產證未辦理下來能否過戶
2020-11-27實習期三個月合同簽幾年
2021-01-08勞動調解用人單位可以不到場嗎
2020-11-29丈夫不工作掙錢能訴訟離婚嗎
2021-03-25保險公司報備的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的相關事項有哪些
2020-11-29船舶觸碰碼頭設施的侵權責任和損害數額確認的新思路
2021-01-30患白血病遭保險公司拒賠
2021-03-17游客要投保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嗎
202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