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轉讓代持協議無效情形
《公司法解釋三》第二十五條有限責任公司的實際出資人與名義出資人訂立合同,約定由實際出資人出資并享有投資權益,以名義出資人為名義股東,實際出資人與名義股東對該合同效力發生爭議的,如無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的情形,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合同有效。如此看來,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的情形可以認定為股權轉讓代持協議無效情形。
(1)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2)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4)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5)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相關內容:股權代持協議風險
一、股權代持協議的法律效力被否定
股權代持協議的主要目的是通過該協議實現隱名股東的投資目的。法律或行政法規可能禁止或限制隱名股東實施投資行為或投資于特定行業。
如果隱名股東屬于被禁止或限制實施投資行為的人,或者其擬投資的企業所在的行業屬于法律或行政法規禁止或限制投資的特定行業,則股權代持協議可能被認定為具有非法目的。
此時,盡管股權代持協議本身并不為法律或行政法規所禁止,但卻可能因為其目的的非法性而被認定為屬于“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行為,從而被認定為無效法律行為。
二、顯名股東惡意侵害隱名股東權益
在一般的股權代持關系中,實際出資人隱于幕后,名義股東則接受隱名股東委托,在臺前代為行使股東權利。面對各種誘惑,顯名股東很可能違反股權代持協議之約定,侵害隱名股東利益,其主要情形包括:名義股東不向隱名股東轉交投資收益;名義股東濫用股東權利(重大決策事項未經協商);顯名股東擅自處置股權(轉讓、質押),等等。
三、隱名股東難以確立股東身份、無法向公司主張權益
雖然《公司法司法解釋(三)》第二十五條原則上肯定了股權代持協議的法律效力,但投資權益并不等同于股東權益,投資權益只能向名義股東(代持人)主張,而不能直接向公司主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隱名股東如果想從幕后走到臺前,成為法律認可的股東,光憑一紙代持協議是不夠的。必須經過公司半數以上股東同意,實際出資人方可向法院請求公司變更股東、簽發出資證明書、記載于股東名冊、記載于公司章程并辦理公司登記機關登記。之后,隱名股東才能夠成為顯名股東并向公司主張股東權利。
四、顯名股東債權人針對代持股權強制執行
在股份代持結構之下,股份登記在顯名股東名下,其在法律上將被視為顯名股東的財產。如果有第三人(主要是顯名股東的債權人)獲得針對顯名股東的法院生效判決,該第三人極可能提出針對代持股份的執行請求。
在這種情形下,隱名股東能否以其系實際出資人為由對抗該第三人的執行請求(提出執行異議)在法律上沒有明確規定,因而存在極大的法律風險。
在實際中,做以穩妥的方式進行股權代持,有利于自身的利益保護。如果您有其他問題,歡迎咨詢律霸網專業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民法典婚姻編草案二審新變化
2020-11-17承諾的有效要件是什么
2020-12-15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侵權人應賠償哪些損失和費用
2021-01-22怎么要求產品侵權責任的賠償
2021-01-28房屋轉租糾紛如何處理
2021-03-07企業違法法律顧問有責任嗎
2021-01-19中外合資銀行變更股東需要做什么
2021-01-25比特幣是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貨幣
2020-12-11團伙盜竊價值七萬如何量刑
2021-02-01人身損害賠償怎么計算
2020-11-22集體合同與勞動合同有哪些不同?
2020-11-08勞動者不簽合同 單位可終止勞動關系
2021-02-04退休人員漲工資新政策
2021-02-18勞動法辭退員工怎樣賠償
2021-01-09人身保險合同的特別規定有哪些
2021-01-22保險公司可否直接給付賠償金
2020-12-04去交警隊處理事故要叫保險公司的人嗎
2021-02-15打瞌睡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1-03-19什么情況下保險公司可拒絕賠償
2020-11-21保險公司不賠付車險的情況有哪些
2021-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