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條 違反本法規定,在職工的招用等方面歧視殘疾人的,由有關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殘疾人勞動者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釋義】
本條是關于在職工的招用等方面歧視殘疾人的違法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的規定。
在國家法律保護和優惠政策扶持下,我國殘疾人勞動就業得到了很大發展。通過實行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針,使殘疾人集中就業單位的優惠政策得到落實,分散按比例就業取得一定的進展,自主擇業和自主創業得到國家和社會的扶持。但是我們必須看到,殘疾人就業形勢仍然非常嚴峻。在城鎮就業年齡段殘疾人口中,在業的僅有297萬人。一些單位在職工的招用等方面存在歧視殘疾人的現象。這一歧視問題的存在,損害了殘疾人的工作機會和就業權利,違反了公平就業的原則,使他們在已經處于社會弱勢的情況下陷入更大的困境。為了促進公平就業,保護殘疾人勞動者的平等就業權,殘疾人保障法明確規定:“禁止基于殘疾的歧視”、“國家保障殘疾人勞動的權利”,以及“在職工的招用、轉正、晉級、職稱評定、休息休假、勞動報酬、生活福利、社會保險等方面,不得歧視殘疾人。”對于違反上述規定,在職工的招用、聘用方面歧視殘疾人的,要由人力資源行政部門責令改正,殘疾人勞動者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依法追究用人單位的民事法律責任。
民事責任是根據民法的規定,公民或法人在違反自己的民事義務或侵犯他人的民事權利時所應承擔的法律后果。構成民事責任的條件包括:(1)損害事實;(2)違法行為;(3)因果關系;(4)主觀過錯。承擔民事責任的形式,在財產關系方面,表現為恢復被違法行為所破壞的財產權利;在人身方面,除恢復人身權利外,還必須賠償因此而受到的財產損失。我國民法通則所規定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有:(一)停止侵害;(二)排除妨害;(三)消除危害;(四)返還財產;(五)恢復原狀;(六)修理、重作、更換;(七)賠償損失;(八)支付違約金;(九)消除影響、恢復名譽;(十)賠禮道歉。
如果法院依法判決用人單位在招工中確實對殘疾人勞動者有歧視行為,則該用人單位需要依據民法通則的規定,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2008第三次修正)
2008-12-27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設施保護法
1990-02-23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試行)[失效]
1982-11-1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時間的決定(1986)
1986-09-0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關于禁止發展、生產、儲存和使用化學武器及銷毀此種武器的公約》的決定
1996-12-30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2001修正)
2001-06-3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的決定(2001)
2001-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
1982-11-1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決定 附:第三次修正本
1995-0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深圳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分別制定法規和規章在深圳經濟特區實施的決定
1992-07-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2006第三次修訂)
2005-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登記條例(2014修訂)
2014-07-29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2016修正)
2016-02-06吉林省地方志工作條例(2019修正)
2019-05-30財政部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
2019-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傾廢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防止拆船污染環境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企業債券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中央政法補助專款管理辦法
1999-09-1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質量工作考核辦法的通知
2013-05-30國務院關于印發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的通知
2011-12-30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2011-07-19戒毒條例
2011-06-2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遼寧蛇島老鐵山等3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通知
2011-03-12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證監會等部門關于依法打擊和防控資本市場內幕交易意見的通知
2010-11-1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暫行辦法的通知
2009-12-28文化產業振興規劃
2009-09-26中華人民共和國私營企業暫行條例
1988-06-25國務院關于同意成立保障性安居工程協調小組的批復
2009-07-14國務院關于做好當前經濟形勢下就業工作的通知
2009-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