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屬各單位:
為深化領導干部制度改革,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保證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全面推進階段各項目標的順利實現,根據干部隊伍建設的“四化”方針以及中組部關于干部制度改革一系列文件精神,我院在繼續貫徹《關于印發〈1999-2003年中國科學院院管領導班子建設規劃綱要〉的通知》(科發黨字[1998]1077號)的基礎上,將以干部選拔任用、干部交流、干部監督為重點,全面推進領導干部制度改革,現將三個實施意見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本文件自下發之日起施行,由人事教育局負責解釋。以往院發文件與此不一致者,均以本文件為準。
附件:1.關于進一步推進所(局)級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
2.關于加強所(局)級領導干部交流工作的實施意見
3.關于加強干部監督工作的實施意見
二○○一年五月十日
關于進一步推進所(局)級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
根據中共中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綱要》要求,為進一步深化我院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制度的改革,擴大民主,引入競爭,創造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環境,現提出實施意見如下:
一、建立干部能上能下機制
1.擴大民主,注重群眾公認
進一步擴大領導干部選拔任用過程中的民主和群眾參與程度。領導班子換屆,可在有條件的單位試行召開全所在職職工大會,對現任領導班子成員進行民主測評、對下屆領導班子人選進行民主推薦的作法,以更加廣泛地體現民意,并試行將民主測評、民主推薦結果適度公開。凡是多數群眾不贊成的干部,不能提拔使用。
2.引入競爭,促進優秀人才脫穎而出
在堅持黨管干部原則的前提下,加大公開選拔、競爭上崗的用人力度。根據不同單位、不同領導崗位的需求,面向院內外、包括海外遴選干部,擴大選人視野,探索考試與考核相結合的公開選拔方式,創造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用人環境。
3.動態調整,實現干部能上能下
進一步做好調整不稱職領導干部的工作,逐步形成干部能上能下機制。領導班子要制定領導干部崗位職責規范和任期、年度工作目標,建立考核和述職報告制度。結合領導班子屆中考核、換屆考核以及日常干部監督等形式,對在思想政治素質方面存在突出問題,組織領導能力差、明顯不能勝任現職,工作作風存在嚴重問題,存在以權謀私、不廉潔問題,工作不負責任、給事業造成損失等五種情形之一者,均應認定為不稱職。
此外,因工作政績平平、工作能力較差、健康狀況不良等不適應現任崗位要求的領導干部,也應及時調整。
二、全面實行領導干部任前公示制
為擴大民主,避免用人失誤,體現群眾公認原則和群眾參與干部選拔任用工作全過程,建立領導干部任前公示制。在干部選拔任用過程中,經過民主測評、民主推薦、聽取意見等程序后,將擬選任或調整領導干部的有關情況,在一定范圍和期限內公布,廣泛聽取群眾反映后,再決定是否任用。任前公示制的要求是:
公示對象:擬提任或調整的所(局)級領導干部。
公示范圍:擬任干部所在工作單位或擬交流任職干部原工作單位和現工作單位。
公示內容:擬任干部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黨派及加入時間、參加工作時間、專業、學歷學位、職務、專業技術職務、個人工作簡歷;組織人事部門聯系電話、通信地址;對受理意見的要求。
公示方式和時間:
公式時機,應在考核方案形成后,報院黨組會討論之前或院黨組討論之后進行,由人事教育局、各分院黨組通過在公示范圍內發布公告的方式實施。公示期限為自公布之日起7-10天。
對反映意見的要求:
①受理范圍:被公示者在政治思想、業務能力、道德品質、清廉自律等方面的問題。
②對反映問題者的要求:內容客觀真實、實事求是;有可查性和調查線索;署真實姓名及聯系方式;匿名反映如無翔實材料者不予受理;對借機惡意進行人身攻擊者,要進行認真調查,嚴肅處理。
核查和復議:人事教育局、各分院黨組在公示期限之后,匯總所群眾反映的問題,根據其類別,與有關部門配合,認真進行調查,核清事實。并對查明重要問題的事實與結論提交考核組或院黨組會復議(視公示環節而定),根據領導干部選拔任用標準決定處理意見。
公示結果及處理:
①所反映問題不存在,予以任用。
②屬一般性缺點、不足,應予以任用,并督促改正。
③有問題反映,一時查無實據的,可先行任命,待查清事實后再進行處理。
④確有問題且事實清楚的,取消擬任人選的任用資格。對有違紀違法問題的,移交有關部門處理。
院屬各單位及院機關中層領導干部的任前公示工作可參照本意見執行。
關于加強所(局)級領導干部
交流工作的實施意見
為進一步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積極推進干部交流工作,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印發〈黨政領導干部交流工作暫行規定〉的通知》(中辦發[1999]16號),結合我院實際,特制定所(局)級領導干部交流工作的實施意見。
一、干部交流的指導思想和工作原則
1.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按照江澤民同志提出的“三個代表”要求,堅持干部隊伍“四化”方針和德才兼備的原則,正確執行黨的干部政策。
2.著眼于整個領導干部隊伍建建設,著眼于領導干部的培養鍛煉,促進領導班子結構優化和加強領導班子廉政建設,為全面推進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工作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二、干部交流的形式和對象
干部交流包括多崗位鍛煉干部的培養性交流、任職期滿的常規性交流、優化領導班子結構的調整性交流,以及加強領導班子廉政建設的必要交流。
(-)主要形式:
1.橫向交流,院內所際(包括不同地區)間干部交流。
2.縱向交流,院、分院機關與研究所間干部交流。
3.輪崗交流,同一單位、同一職級不同領導崗位間的輪換。
4.內外交流,院內外所(局)級領導干部的相互交流。
5.關鍵崗位定期交流,長期主管人、財、物的各級人員定期交流。
(二)交流對象:
1.具有發展潛力,有必要進行輪崗鍛煉、特別是黨政交叉任職的優秀年輕領導干部。
2.同一單位、同一領導崗位任職滿8年(未達退休年齡)的所(局)級黨政領導干部。
3.為優化領導班子結構而需要調整的所(局)級領導干部。
4.按照領導干部任職回避規定,需調整工作崗位的所(局)級干部。
5.在培養過程中和擬提拔使用前進行必要的多崗位、多臺階鍛煉的所(局)、院級后備干部,特別是黨政主要負責人。
6.因工作需要及其他原因需要交流的干部。
三、干部交流的組織實施
(一)干部交流工作在院黨組的統一領導下,整體規劃,分類指導,逐步推進,形成制度,由人事教育局、各分院黨組分級落實。
(二)干部交流工作應充分利用領導班子換屆、屆中考核或干部離任、調動時領導職位空缺等時機進行;必要時,可根據需要隨時進行。
(三)工作程序:
1.院人事(組織)部門根據全院干部隊伍情況、各分院黨組結合本地區干部隊伍情況制定干部交流計劃,擬定干部交流方案。原則上每年交流干部的比例占全院所(局)級領導干部總數的5%左右。
2.征得有關院領導同意后,由人事(組織)部門、分院黨組征求干部調出、調入單位主要領導的意見,必要時聽取本人意見。
3.院黨組集體討論決定。
4.在干部調動之前,院領導或人事(組織)部門、分院黨組領導應與交流干部談話,做好工作。
5.需要按法定程序選舉或任免的交流干部,按照法定程序辦理。
6.按照規定,需作離任審計的,應當先進行審計。
7.人事(組織)部門,督促交流干部按時到崗到位。
四、干部交流的紀律
1.對人事組織部門和上級黨組織經過充分醞釀、鄭重作出的關于干部交流的決定,任何單位和部門都必須堅決執行,干部本人須服從組織作出的交流安排。
2.交流干部調出、調入單位應及時、負責地做好交流干部有關材料的交接審核工作。
3.干部接到交流通知后,須在規定時間內辦理交接手續,并同時將行政、組織、工資關系轉接到新的工作單位。
4.干部調離后,不準干預原單位的工作,不準從原單位隨帶工作人員或攜帶交通、通訊工具以及其他辦公物品。
5.對違反上述干部交流紀律的當事人和責任者,應根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試行)和《關于對違反〈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暫行條例〉行為的處理規定》,視情節予以處理。
五、干部交流工作的保障機制
1.加強跟蹤管理,建立交流干部回訪制度、談話制度、跟蹤培養和考察制度,及時全面了解交流干部的思想動態、工作表現與生活情況。
2.把干部交流同對干部的培養、考察、使用緊密結合起來。
3.妥善解決干部易地交流中遇到的實際問題。①其配偶子女是否隨遷,尊重干部本人意愿。配偶子女隨調、隨遷的,對其工作、就業、上學、住房等應優先安排,妥善解決。②可按住房改革有關政策購買一處住房。③被交流干部離任或退休時,根據本人的自愿選擇,由現工作單位或原工作單位負責安置。
4.對院機關50歲以上、擔任處以上領導職務滿5年的干部,根據工作需要和組織決定進行常規的輪崗交流。對交流到院屬各單位任職的干部,視具體情況決定其編制歸屬及調入單位的領導職數等問題。
院屬各單位及院機關中層領導干部的交流工作可參照本意見執行。
關于加強干部監督工作的實施意見
為加強新形勢下干部監督工作,建設一支能夠忠誠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素質領導干部隊伍,根據《關于印發〈中共中央組織部關于加強組織部門干部監督工作若干意見(試行)〉的通知》(中組發[2000]19號),現就進一步加強干部監督工作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任務
1.以黨中央關于加強組織部門干部監督工作的有關精神為指導,以對領導干部和干部工作的要求為依據,按照從嚴治黨的方針,堅持以正面教育為主、預防為主、事前監督為主,把干部監督貫穿于干部培養教育、考察考核、選拔任用、日常管理的各個環節,加強高素質干部隊伍建設。
2.干部監督工作是干部工作的重要環節,人事(組織)部門的監督是黨內監督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職責一是對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監督,二是對貫徹執行覺的干部路線方針政策的監督,重點是對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情況的監督。
二、加強干部監督的具體措施
(-)切實加強對領導干部選拔任用的監督
1.嚴格干部選拔任用程序,把好選人用人入口關。選拔任用干部要堅持民意測驗、民主推薦和群眾公認,各級人事(組織)部門,要依據干部任用條件和不同領導崗位的要求,認真、全面考察干部,包括思想、工作、生活、社交等方面的情況。
2.堅持群眾路線,充分發揮群眾的監督作用。加大公開競爭選拔領導干部力度,有條件的單位可試行在全體在職職工范圍內民主評議和民主推薦干部的作法,全面推行干部任前公示制,擴大群眾對干部選拔任用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擬提拔人選,應在得票較多的干部中產生。
3.在年度考核、屆中考核、換屆考核時,民主測評不合格率達到三分之一及以上的領導干部,經組織考核確實不稱職的,應進行調整。
4.完善領導干部考核指標體系,進一步規范領導班子和成員在年度總結、屆中考核、屆滿述職報告的內容,根據知識創新工程的要求,對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素質進行全面評價,根據工作績效和干部勝任工作崗位的情況,實行獎懲和任免。
5.加強對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情況的檢查。院黨組定期檢查全院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情況,人事教育局、各分院黨組每年進行一次自查。嚴肅查處違反《條例》的行為。
6.實行干部考察責任制。派出考核組的黨組及人事(組織)部門對考核工作負有領導責任。考核組和考核人員是考核工作的具體實施者,是主要責任人。建立和完善用人失誤責任制度。按照權責一致的原則,明確干部選拔任用工作過程中推薦、考察、決定等各個環節和有關人員的責任。
(二)切實加強對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監督
1.各級人事(組織)部門,要通過領導班子年度考核、屆中考核、換屆考核、工作調研、隨時檢查等方式,監督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能否全面正確地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能否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辯證關系,積極推進改革與發展。重點監督領導班子貫徹民主集中制和重大問題決策程序的執行情況,以及研究所四個《條例》的執行情況。
2.切實履行對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管理和指導的職責。人事(組織)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共同參加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重點了解領導干部能否注重政治理論學習,樹立和堅持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能否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和群眾路線;能否正確運用領導權力。督促和幫助領導班子找準問題,認真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進行積極健康的思想斗爭,增強民主生活會的思想性和原則性。
3.強化日常管理和監督。認真做好對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結果的反饋,在領導班子內部公開測評結果,對存在的問題,要與領導班子黨政主要負責人共同提出整改措施。
加強對領導干部各項管理制度貫徹實施的檢查力度。堅持和完善領導干部個人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定期進行檢查。堅持任期屆滿經濟責任審計制度。堅持干部談話和誡勉制度,對領導干部在思想、工作上出現的問題,上級領導要及時談話,批評幫助,提醒糾正。通過教育和制度約束,提高領導干部自我監督和相互監督的意識,自覺規范和約束自己的行為。
4.突出抓好對黨政正職領導干部(簡稱“一把手”)的監督。院領導、人事(組織)部門領導要利用多種形式和機會與黨政“一把手”談心談話。加強組織部門對“一把手”的全面考核、結合年終考核與總結,建立黨政“一把手”年度報告制度,將本年度本人的思想、工作、作風、清廉自律以及抓班子自身建設的情況,向上級人事(組織)部門寫出報告。
5.加大對領導干部問題的查核力度。按照干部管理權限,建立領導干部問題分級調查核實和監督制度,對來信來訪和舉報所反映的問題,及時進行調查、核實,根據情況作出處理。
三、加強領導,抓好落實
1.院黨組要把加強干部監督工作作為加強領導班子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納入議事日程,切實加強領導。
2.建立干部監督工作責任制。人事(組織)部門要認真履行干部監督職能,人事教育局設專人負責干部監督工作,對各級人事(組織)部門干部監督工作統一協調、宏觀指導并檢查落實。
3.加強與紀檢監察、黨委組織部門等肩負干部監督職能的各有關部門的協調,分工負責,相互溝通,密切協作,齊抓共管,形成干部監督的合力。
4.建立和完善人事(組織)部門與各有關部門聯席會議制度,每年應定期召開會議,必要時可隨時召開,就群眾反映和組織上調查處理的有關領導干部和干部選拔任用等方面問題,互通情況,交流信息,研究政策。
5.不斷研究干部監督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的措施和辦法,逐步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干部監督的方法、手段和機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
2017-09-01中華人民共和國槍支管理法(2015年修正)
2015-04-24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定
2012-03-1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2007年第五次修訂)
2007-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處理逃跑或者重新犯罪的勞改犯和勞教人員的決定[失效]
1981-06-10全國人大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關于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問題的決定
1996-12-12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
2005-0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時間的決定
1992-07-0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
1984-05-31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1985-01-21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
1982-12-10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
2001-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實施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籍船舶航行長江水域管理規定(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2019修訂)
2019-04-03農藥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16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2017修訂)
2017-11-19食鹽專營辦法(2017修訂)
2017-12-26奧林匹克標志保護條例(2018年修訂)
2018-06-30出入境邊防檢查條例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云南大理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復函
2014-02-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種業體制改革提高創新能力的意見
2013-12-20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人民銀行、監察部等部門關于規范商業預付卡管理意見的通知
2011-05-2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2011年全國糧食穩定增產行動的意見
2011-03-2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1年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1-02-28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衛生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意見的通知
2010-11-2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繼續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年”活動的通知
2010-02-15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全文)
2009-08-17國務院關于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
2009-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