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回申請是指什么?
申請回避,是指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在應當回避的人有法定回避情形但本人不回避的情況下,向人民法院申請回避的權利。申請回避權是法律賦予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的一項重要訴訟權利。人民法院有義務告知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案件的審判組織和依照法定程序申請回避的權利,并詢問當事人是否申請回避。申請回避制度是我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等相關法律)的重要內容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七條規定:“回避,是指人民法院審判人員和其他有關人員,支持本案的,當存在損害關系或者其他可能影響正確處理本案的關系時,退出本案審理。規定司法人員與案件或者案件當事人有特殊關系,不得辦理案件。其目的是防止徇私舞弊或偏見,以利于案件的公正審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偵查員、檢察官、法官、書記員、鑒定人、翻譯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回避:
①是當事人或者當事人的近親屬。
②我或我的近親與本案有利害關系。
③曾擔任本案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或者代理人。
4。與案件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辦案公正。
當事人及其法定代表人不自行回避的,有權申請回避。司法人員不自行回避或者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申請回避的,司法機關有權決定其回避。在作出回避決定之前,偵查人員不能停止對案件的偵查。在偵查、起訴、審判過程中,當事人可以申請回避。撤回申請被駁回的,可以申請復議一次。《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對撤銷權也有特別規定。法官、書記員、翻譯人員、專家、檢查人員的回避和當事人的回避理由與刑事訴訟法基本相同。申請回避的當事人應當說明理由。在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決定前,被申請回避的人應當中止參與本案,但因本案需要采取緊急措施的除外。法院應當自申請回避之日起三日內作出口頭或者書面決定。申請人對決定不服的,一經接到決定,可以申請復議。復議期間,申請回避的人不得停止參與案件工作。法院應當在三日內作出復議決定,并通知復議申請人。根據《中國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法》第二十九條規定,檢察官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可能影響公正辦案的關系的,應當“回避”;根據這一法定原則,《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法》第二十四條規定進一步明確規定,檢察官在接受舉報和辦案過程中,不得回避,發現有刑事訴訟法第二十九條、第三十條規定情形之一的,應當回避;不回避的,由人民檢察院決定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表人有權要求其回避。
更大的問題在于,根據法律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的規定,回避的情形有三種:主動申請回避、黨的申請回避、上級領導和機關的請求回避。其中,對辦案機關和人員的主動回避被法律放在首位,也就是說,法律強調并規定這是司法機關和司法人員的義務,目的是約束司法機關回避嫌疑,從而保證程序正義。
以上是相關答案。應當回避的人有法定的回避情形,但自己不回避的,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有權向人民法院申請回避。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有意識地避免。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需要咨詢律師,可以咨詢律師律師網. 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雇傭童工是否違法
2020-11-12音樂版權費一般多少錢
2020-11-18集體商標與證明商標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12著作權重復轉讓著作權歸誰
2021-01-13盜竊罪判幾年
2020-12-11贈與房產不可要回的情形
2021-01-16民事執行基本原則
2020-12-23申請先予執行的裁定時間
2020-12-07交通事故責任認定可以復議嗎
2021-01-18房產抵押后法院還可以凍結嗎
2021-02-28二手房中介應該要考慮哪些因素
2021-01-20公司法定代表人有哪些職務
2021-02-18競業限制不限地域是否違法
2020-12-26強制調崗降薪如何賠償
2021-03-20車上人員責任險建議買嗎
2021-01-24產品責任險與公眾責任保險的比較
2021-02-20車主變更保險合同未改保險賠償案例
2021-01-12未避讓斑馬線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0-11-28無保險是車輛事故責任加重的條件嗎
2021-02-09保險公司賠付拖車費嗎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