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5月,馮先生被聘為該公司一家總部的總經理和一家地區分公司的經理。2004年1月1日,總公司與馮等簽署協議,同意馮的工資由固定工資加總公司凈利潤的15%組成。2005年11月18日,馮先生與區域分行簽署了股息確認書。該地區分行證實,其在2003年和2004年分別欠馮先生5萬元和15萬元。2005年11月,馮離開了總公司,雙方解除了勞動關系。2006年春節前,地區分公司向馮返還了1萬元獎金。雙方發生爭議后,馮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總行和地區分行根據股息確認書支付所欠他的19萬元股息。
結果:
在庭審中,公司辯稱馮被聘為總經理。根據約定的“馮的工資按固定工資加總公司凈利潤總額的15%計算”,可以看出,三方在股利確認書中約定的股利方案實際上應該是公司給予馮的福利、業務傭金或獎金,屬于工資范圍,因此,爭議應該是勞動爭議。本案應先進行勞動仲裁。法院對勞動仲裁前的訴訟沒有直接管轄權,請求法院駁回被上訴人的訴訟請求。馮先生雇傭的公司總經理是公司的總經理,按照法院的約定收取勞動報酬。該地區分行和馮先生就他們應該獲得的股息達成了明確的協議。后來,就資金的支付發生了爭議。馮先生因拖欠債務糾紛向法院提起訴訟,應予以受理。被告所在地分行仍欠馮某19萬元,事實清楚,應予退還。由于被告地區分公司不具備法人資格,不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其設立的公司即被告總公司對不能履行的部分承擔補充責任。根據法院判決,該地區的分支機構應在判決產生法律效力之日起五天內向馮支付19萬元
根據對馮于2004年在該公司工作的事實的分析,2004年,公司總經理根據兩被告之間勞動關系的性質確認,向兩被告支付了獎金>,其中包括雙方在上訴中確認的工資>15萬元,雙方已就上述勞動報酬的支付達成明確協議。雖然后兩方在支付款項方面存在爭議,但爭議中的19萬元股息已轉化為債務糾紛。對此,《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若干法律適用問題的解釋(二)》第三條規定,勞動者以用人單位拖欠工資為證據,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不涉及勞動關系或者其他糾紛的,視為拖欠勞動報酬糾紛,按普通民事糾紛受理。根據這一規定,本案中的兩個被告公司聲稱本案屬于勞動爭議,應先通過勞動仲裁程序不應予以支持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事實婚姻的法律特征有哪些
2021-01-23分公司取消合并報稅怎么處理
2020-12-14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該如何定罪
2020-11-21交通事故認定書幾天出來
2021-01-18女方離婚訴狀范本是怎樣的
2021-03-21網貸逾期多久上征信黑名單
2020-11-18購房的潛規則都有哪些
2021-03-18公司法人有什么權利,哪些人不得擔任公司法定代表人
2021-02-14什么叫現房
2021-01-06新房子剛買就賣有稅嗎
2021-01-01保險合同變更風險是如何的
2021-03-10保險合同中條款約定不明應如何理解
2020-12-21保險索賠要注意什么
2021-02-16車輛維修時丟失 保險公司被判賠償責任
2020-12-11《健康保險管理辦法》罰款額度是多少
2020-12-20山林被征能辦失地保險嗎
2020-12-17小時工突然受傷當事人應該理賠嗎
2020-11-08在承包地上可以建房嗎
2021-02-06土地轉讓稅費一般是多少
2021-02-09承包土地轉讓合同怎么寫
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