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企業破產法的規定,破產企業的主要責任人不支付帳簿等資料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對直接責任人處以罰款。有關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第一百二十七條債務人違反本法規定,拒不向人民法院提交或者提交不真實的財產狀況說明書、債務清單、債權清單的,有關財務會計報告以及職工工資、社會保險費用的支付,由人民法院依法對直接責任人員處以罰款。債務人違反本法規定,拒絕向管理人移交財產、印章、賬簿、文件等資料,或者偽造、銷毀有關財產證據材料,致使財產狀況不明的,人民法院可以對直接責任人員依法處以罰款。破產重整與破產清算的區別:(1)直接目的不同。雖然破產預防是二者共同的終極目標,但二者在直接目的上存在明顯的差異。破產和解是通過調整債權債務關系來維護債權企業的法人資格,從而達到防止破產的目的,具有消極性和外部性的特點;破產重整的目的更深入。既要被動地維護債務企業的法人資格,又要深入企業,尋找其深層次的“原因”,采取有效的對策,使債務企業重新獲得良好的生產經營能力,得到暫時性和根本性的雙重治理效果。因此,它具有積極性和內在性的特點。(2)適用對象不同。破產和解的適用對象與破產清算的范圍相一致,遠遠大于破產重整。除美國等少數國家外,破產重整的對象不僅包括公司,還包括合伙人和個人。在大多數國家,重整的對象是公司,適用范圍很嚴格。(3) 申請人不一樣。雖然兩者都采用當事人申請原則,但只有債務人才能成為和解的申請人。在重整理論中,除債務人外,具有一定條件的股東和債權人也有權申請重整。(4)不同的興趣。就利益關系而言,和解程序是在債權人和債務人的對抗狀態下進行的,優先權是保護債權人的利益;重整程序是在債權人和債務人共同努力的狀態下進行的,債權人和債務人能夠取得利益包括債權人和債務人。(5) 協議的性質和地位是不同的。和解與重整都是以當事人的約定為基礎的,但和解程序中的約定是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的集體強制合同,本質上屬于合同行為;重整程序中的約定是債權人意志的表達,債務人與其他利害關系人具有相同的地位和目的,屬于共同行為。根據我國企業破產法的規定,破產企業的主要責任人不支付帳簿等資料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對直接責任人處以罰款。歡迎需要法律幫助的讀者到律霸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賠償標準各項目計算公式
2021-01-11告行政機關時行政機關來取證不給要承擔責任嗎
2021-03-10幾年的交通事故還能重新訴訟嗎
2021-03-01合伙人違反合伙協議的,應當依法承擔什么責任
2020-12-31微商,代購等將如何規范和管理
2021-01-05父母以贍養為前提的贈與可否撤銷
2020-12-30贈與合同受贈方不知道成立嗎
2021-03-18房屋土地轉讓違約金怎么算
2020-12-08訂婚后退婚財產處置協議怎么寫
2021-03-13民事法律規范都包括哪些
2021-02-10最高法立案必須要身份證號碼嗎
2021-01-09合同欺詐可以索要賠償嗎
2021-01-02什么是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應包括哪些內容
2020-12-13勞務派遣行政許可實施細則是怎樣的
2021-02-24施工工程糾紛屬于勞動仲裁管轄嗎
2021-02-06交通工具意外險的保險條款又有哪些呢
2020-12-19保險合同轉讓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
2020-11-22保險合同的終止
2021-02-14賠償責任誰承擔
2021-02-12本案保險人應承擔保險理賠責任
20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