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轉讓收益的構成:持有收益和純處置收益一般來說,股權投資通常取得兩種收益,一種是投資者作為股東在持有期間從被投資企業取得的股利,另一種是取得的收益如果轉讓收益高于最終轉讓或處置股權時取得股權的成本,則由投資者承擔。在我國稅法中,前者稱為股權投資收益,后者稱為股權轉讓收益。理論上,股利一般稱為“持有收益”,因為它是投資者在持有股權期間取得的收益,而最終轉讓股權取得的一次性收益稱為“處置收益”。根據我國現行企業所得稅法,這兩種收入的稅收待遇是不同的:對于股息收入,投資者可以免稅(外商投資企業)或抵免(內資企業);財產轉讓所得需要全額計入投資者的應納稅所得額和應納稅所得額繳納企業所得稅。
雖然股權的“持有收益”和“處置收益”看起來非常清晰,但實際上是相互交叉的,這體現在股權的“處置收益”可能包含一部分股利收益。對應于股權轉讓前投資者應分享的被投資企業累計盈余公積和累計未分配利潤。被投資企業將留存利潤全部提前分配給股東的,屬于股息收入,可以享受免稅或抵免的待遇。如果被投資企業不進行分配,留存收益將導致股權轉讓價格的上漲,從而將股息收入轉為全額征稅的股權轉讓收入,增加投資者的稅負,客觀上造成重復征稅。從這個意義上講,“股權處置收益”可以分為“純處置收益”和“持有收益”,后者是指可以計入股權轉讓收益的股利收益。
從納稅人的角度看,稅法最好將股權轉讓收入中包含的持有收益單獨確認,作為股利處理。稅法未作區分,將股權轉讓的價差作為處置收益的,投資者只能通過強制被投資企業進行盡可能多的分配,并在利潤分配后轉讓股權的方式,減少處置凈收益,從而減輕股權轉讓的綜合稅負。顯然,這種以股東稅收為導向的利潤分配方式,對一些現金流不足或急需資金擴大經營的企業會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環境侵權公民監督
2021-01-16反擔保合同無效有哪些情況
2020-11-07支票日期填寫規范是什么
2020-12-08已婚男所立將財產贈與同居女友的遺囑是否有效
2020-12-25民事執行基本原則
2020-12-23先予執行的適用范圍
2020-12-042020傷殘等級劃分標準怎么規定
2021-01-19私人借錢用房子做抵押安全嗎
2021-03-19土地確權是否逐戶逐地塊丈量土地
2021-01-03設立居住權的可以約定居住權的期限嗎
2021-02-06公司倒閉無定期懷孕員工怎么賠償
2021-03-04“互碰自賠”處理機制的實行
2020-11-19人身保險的被保險人是什么意思
2020-11-10如何寫保險賠償申請書
2021-01-17旅行社責任險條款簡介
2021-01-30“快處快賠”理賠:五大流程
2021-02-20投保人中途終止保險,如何計算損失
2021-03-17北京可以注冊保險代理公司嗎
2021-02-07保險欺詐有哪些形式
2020-12-11保險合同解除權的分類有哪些
202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