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將“知名商品”的獨特名稱、包裝和裝潢作為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內容。知名商品的認定并不容易,必須得到相關機構的認可才能得到保護。本文的目的是在對“馳名”的認定和具體司法判例的基礎上,探討馳名商品的法律保護問題,《不正當競爭解釋》第一條第一款的法律含義將“馳名商品”解釋為“在中國具有一定市場意識并為有關公眾所知的商品”。這是一個非常籠統的概念,沒有很強的理論指導。一些地方性法規采用列舉法對馳名商品進行界定。例如,《上海市反不正當競爭條例》第八條第二款規定,知名商品是指:(一)使用公認的知名商品或者知名商品的商品;(二)在國家有關行政機關和行業協會認可的國際獎勵活動中獲獎的產品(3) 為有關消費者所熟知并具有一定市場份額和較高知名度的產品,根據上述規定,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可以將馳名商品的特征概括為:(1)指我國的馳名商品。獨特知名商品的判斷基準是中國的相關公眾,以及在中國的生產、銷售或其他相關經營活動的過程。當然,國外知名度可以作為識別國內知名度的一個參照因素(二)知名度的定義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標民事糾紛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它是指相關消費者與其他經營者密切相關的經營行為。相關公眾是指某一領域的公眾,不要求在整個市場或全體人民中都有知名度。但是,這只是一個概念,如何量化相關部分人比較困難,法官和行政執法人員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作出裁量權
第二,從法律意義上認定馳名商品的方式,馳名商品的認定方式歸根結底是推定和證明認定(1)推定認定推定馳名,即只要商品的具體名稱、包裝、裝潢被他人擅自使用或者近似使用,據推測這是眾所周知的。《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關于禁止假冒知名商品特有名稱、包裝、裝潢進行不正當競爭的規定》第四條第一款作出了相關規定盡管逆向推理原則簡單易行,它沒有考慮到一些不知名的商品可能因其好聽的名字或漂亮的包裝而被仿冒的可能性。在司法實踐中,法院對馳名商品的認定基本上不采用推定原則(2)證據證明是指按照“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判斷是否需要舉證。因為人氣看似名氣的問題,實質卻是證明法益的問題。石寬先生認為,“法益是法律間接保護的人身利益”,這種間接保護體現在它不是一種已被證明的、不言而喻的法律權利,而是必須通過證明來確定其存在和具體內容,即在一個案件中,需要法官的解釋予以確認,司法文書予以宣告。從這個意義上講,馳名商品的認定是一個從未決法律利益到明確權利的過程不正當競爭解釋明確規定了“原告對其商品的市場知名度承擔舉證責任”,并規定了馳名商品的認定因素,在沒有創新的情況下模仿競爭對手的智力成果的行為稱為“盲目模仿”,日本、德國、俄羅斯等國將其視為不正當競爭行為。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馳名商品的獨特權利,禁止擅自使用相同或者近似的名稱,對馳名商品的包裝、裝潢同一用途的相同或者近似用途易于識別,即獨特名稱,假貨的包裝和裝潢與假貨基本相同。近似使用是指假冒偽劣商品的特殊名稱、包裝、裝潢模仿知名商品的主體,這足以使買受人產生誤解,在司法實踐中,法院認定近似使用時,首先考慮通俗性原則。商品的知名度和意義越高,認知度就越強,形成類似用途的可能性就越大。其次,觀察比較商品標識的主要部分,即最有意義、最吸引眼球、最容易引起購買者注意的部分,綜合“位置對比”和“對比”。最后,考慮到相關公眾的普遍關注,即以某一地區的相關買家為標準,這足以引起廣大買家的誤解,可以認為是近似使用有四種混淆和誤解:一是商品混淆,二是經營者混淆,三是協會混淆,四是協會混淆《不正當競爭解釋》第四條第一款足以使相關公眾對貨源產生誤解,包括誤認為與許可使用、關聯企業等知名商品經營者有特定聯系”。其初衷是將前三種混淆和誤解納入其中然而,利用境外注冊企業的名義進行不正當競爭是我國突出的社會問題。典型做法是:經營者將國內外著名企業名稱在境外注冊,然后以境外注冊企業的名義回國生產、銷售,或以“監管”、“授權生產”等形式允許他人使用境外注冊企業名稱,“委托加工”和“商標使用許可證”。這種行為主要針對國內知名企業名稱,經營者企圖憑借自己的聲譽混淆生產者和經營者的真實身份,獲取競爭優勢。在執法實踐和司法實踐中,它被廣泛稱為“傍名牌”或“搭便車”。絕大多數此類案件被視為不正當競爭行為。其中,以“授權”、“監管”、“代理”、“總經銷”等名義從事商品的生產或銷售,客觀上會混淆消費者,誤以為兩者之間存在關系,(二)依照《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條的規定,確定假冒知名商品的法律責任后,經營者將其他知名商品的獨特商品名稱、包裝、裝潢用于相同或者類似目的的,在假冒偽劣產品充斥的今天,被侵權經營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停止侵權,賠償損失,承擔調查取證所指出的合理費用,對馳名商品的認定和保護尤為重要,它體現了法律對不正當競爭的約束,以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場秩序。在司法實踐中,應當綜合考慮馳名商品的認定問題。假冒者使用或者使用類似的知名商品造成混淆的,構成不正當競爭,應當承擔法律責任以上是對“知名商品的認定權和知名商品的保護”問題的回答。在法律意義上,馳名商品的認定方式歸根結底是推定和證明認定。對馳名商品的認定和保護,體現了對不正當競爭的法律約束。如果讀者需要法律幫助,歡迎到律霸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民事主體人格權的限制是什么
2020-11-24長期虛報工資一般如何處罰
2020-12-19鄰居住改商噪音擾民,其他業主如何維權
2021-02-27關于建筑糾紛工程量鑒定的規定
2020-11-14啥時候提出放棄繼承權
2021-02-23案件重審可否增加訴訟請求
2021-01-20小產權房合同受時效限制嗎
2021-03-17公司裁員如何賠償
2021-02-27試用期和實習期是一樣的嗎
2020-12-12離職工傷員工的后續治療費誰付
2021-03-22交通事故理賠期限是怎么算的
2021-02-20造成損失,保險公司不負責賠償的原因有哪些
2021-01-10保險報警但是未理賠可以起訴嗎
2020-11-12論責任保險中第三人的保險金給付請求權有什么規定
2021-01-11土地出讓收回可以再次出讓嗎
2020-12-05轉讓土地使用辦理要求都有哪些
2021-01-16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抵押嗎
2020-12-15拆遷補償發放后多久搬遷
2020-11-13拆遷補償協議不是房屋所有權人簽字有效嗎
2020-12-16什么是拆遷補償款截留
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