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固定資產會計準則的缺陷改進后的固定資產會計準則放寬了一些限制條件,增強了靈活性,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這必然導致會計人員在實際操作中主體性的增強。因此,要求會計人員具有較強的職業判斷能力。然而,如果企業意圖惡劣或會計人員專業能力低下,很容易使會計準則的漏洞成為企業操縱利潤的工具。其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1)固定資產確認的價值標準不明確。如果固定資產的確認條件取消了原值判斷標準,企業很容易對“固定資產”和“包裝材料及低值易耗品”進行不明確的劃分。而包裝物和低值易耗品按攤銷計入損益,很可能成為企業操縱利潤的工具
(2)固定資產折舊年限沒有統一的標準。《會計準則第4號》沒有規定各類資產的折舊年限。企業可以根據自身需要確定折舊年限,這為企業調整收益留下了很大的空間。每年年末,企業對固定資產折舊年限進行復核。只要有證據證明與原估計存在差異,企業可以變更會計估計,并采用未來適用的方法進行調整,為了調整業績,達到操縱利潤的目的(3)減值準備的“一刀切”方法是不可取的這一觀點通過下面的一個例子來說明
[例如]**本集團是一家中國上市公司。公司成立于2004年1月1日,開始生產經營活動。公司成立之初,固定資產原值500萬元。2004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生產經營期間,本公司無固定資產增減變動。折舊按直線法計提。預計使用年限為20年,無凈殘值。本公司國內財務報表按照中國會計準則編制,新的企業會計準則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境外財務報告按照國際會計準則編制。期末國內外固定資產均采用成本法計價(1)2004年12月31日,可收回金額456萬元(2)2005年12月31日,可收回金額450萬元(3)2006年12月31日,可收回金額415萬元(4)2007年12月31日,可收回金額400萬元。國內外各年度財務報告項目金額見表1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由于我國會計準則規定資產減值不能轉回,企業國內財務報告中的資產和利潤減少,這體現了謹慎的原則。但是,這一規定背離了客觀性原則。如果一個企業的固定資產的貶值和升值是真實的,并且固定資產的價值波動很大,勢必會使國內外的財務報表數據產生較大的差異,這將不利于會計信息的客觀反映和我國會計國際化的發展。因此,不建議不轉回固定資產減值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掛名法人代表有什么后果
2021-01-06上市公司收購流程有哪些
2021-02-01定金是合同額度的多少
2021-03-12借款擔保書是否有效
2021-03-05如何審查鑒定書的真偽
2020-12-17贍養費能追溯嗎
2020-12-11交通事故誤工費需要哪些證明
2020-12-12撫恤金的發放標準是什么
2020-12-02志愿者屬于雇傭關系嗎
2021-02-14女職工權益保護專項集體合同
2020-12-19消防工程質保期幾年
2021-03-11勞動爭議案件最多能賠償幾年
2020-11-19保險公司行使合同解除權后還能追償賠償金嗎
2021-02-22貨車沒有道路運輸證出事故可不可以報保險
2021-02-27三類人身保險新型產品 購買時應注意事項
2021-02-25購買人身保險新型產品,防范誤導新對策
2020-12-19保險公司未盡到告知義務酒駕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0-11-25保險加保保全什么意思
2021-01-17事故中汽車失火保險公司會賠嗎
2020-12-19在責任保險中第三人是否有權向保險人請求保險金給付
20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