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可以協議解除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不僅應當就解除勞動合同本身達成協議,還應當就一方或者雙方提出的解除勞動合同的條件達成協議,例如:,用人單位對勞動者保守商業秘密和補償一定培訓費用的要求,以及勞動者向用人單位提出的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只有雙方就這些附加條件達成協議,勞動合同才能通過協議終止。當然,如果任何一方都沒有提出任何終止勞動合同的條件,就不存在就立即終止勞動合同的條件達成協議的問題。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及時解除勞動合同:
經證明在試用期內不符合勞動條件的
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者用人單位規章制度
嚴重失職的,徇私舞弊,,對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提前通知解除的許可條件
提前通知解除是指用人單位只有在解除勞動合同后,方可提前解除勞動合同,解除權利義務關系提前通知員工?!疤崆巴ㄖ笔侵赣萌藛挝粦斕崆?0天書面通知勞動者。雇主也可以通過支付與通知期相等的工人補償金來代替提前通知。提前解雇通知僅限于工人無過錯,主客觀條件發生變化,而且勞動合同不能履行。
工人在工作中生病或受傷。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或者本崗位另行安排的工作
勞動者不稱職,經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后仍不稱職
勞動合同歷史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導致無法履行勞動合同,雙方協商達成變更協議
經濟性裁員的條件經濟性裁員是指用人單位解雇部分員工,以改善經營條件。它是無過錯解雇的一種特殊形式。雇主只有在以下情況下才能裁員:在雇主瀕臨破產的法定整頓期間,在依法申請并經法院許可后,由于剩余勞動力的出現,開始整頓后,有必要將裁員作為預防性整改措施
雇主的近期業務狀況惡化,導致嚴重虧損、工作不足和產品嚴重積壓等嚴重困難。通過裁員擺脫困境
此外,經濟性裁員,用人單位應提前30天向工會或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職工的意見,并可在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后減少人員
以上是用人單位終止勞動合同的條件。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我國勞動法及相關規定也規定勞動合同不得終止:
1。患職業病或者因工負傷,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
2。在指定的醫療期間生病或受傷
3。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勞動者有上述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不得解除與勞動者的勞動合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煤礦死亡一人如何處理
2020-11-20談完業務遇車禍算不算工傷
2021-01-01失信名單寬限期是指什么
2021-01-12簽了競業限制離職后會補償嗎
2020-11-26試用期合同范本
2020-12-09勞務外包的好處有哪些
2021-01-06私家車投保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情
2021-02-24保險公司拒賠理由莫名其妙 無法代位追償
2020-12-27被列入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的有什么權利
2020-11-28頂包事故保險不賠怎么辦
2021-01-05機動車損失險理賠需什么材料
2021-03-14化名保單有法律效力嗎
2021-02-22被保險人的權力和義務
2020-11-16試論保險受益人制度
2021-01-30弱體
2021-03-13國有出讓土地政府有權收回嗎
2021-01-26農村集體土地轉包轉讓合同中的違法問題有哪些
2020-12-02商鋪拆遷補償如何談個好價錢,談判技巧原則有哪些
2020-11-27拆遷安置房沒有錢補差價怎么辦
2020-11-22拆遷企業由誰選擇評估公司
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