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離職還有工資嗎
離職與辭職沒有本質的區別,從以前的規定看,一般是指尚未喪失勞動能力的干部由于某些個人原因,不能繼續在用人單位供職,需要向用人單位提出離職要求,經批準后可辦理離職手續,享受一次性的離職費待遇,與用人單位終止勞動關系。當然,有的也不發離職待遇。
例如:歸僑、僑眷職工因私獲批準出境定居,凡不符合退休、退職條件的,可辦理離職手續,并按規定發給一次性的離職補助費。工齡每滿1年發給1個月的本人標準工資,工齡10年以上的,從第11年起,每滿1年發給1個半月的本人標準工資,但離職補助費的總額,最高不得超過24個月的本人標準工資。
而國家勞動總局《關于職工要求離職另謀職業問題的復函》([80]勞險便字66號)規定,凡要求離職在城鎮另謀職業的職工,經批準離職后,不發離職待遇。辭職的職工,在1983年4月9日發布《全國整頓企業勞動組織工作座談會紀要》(勞人計[1983]12號)之前,是沒有辭職生活補助費待遇的,此后的辭職費標準也低于離職費標準,即:家居城鎮的職工,工齡每滿1年,發給相當于本人半個月標準工資的一次性生活補助費,最多不超過6個月的工資;回農村的,工齡每滿1年,發給相當于本人1個月標準工資的一次性生活補助費,最高不超過12個月的工資。這種辭職費也僅適用于原來的固定職工。合同制職工按《勞動法》的規定執行。雖然從最初的規定看,離職是對干部而言,辭職是對工人而言,但從后來的規定看,界限越來越模糊。實行勞動合同制以后,這兩種政策規定運用的越來越少了,然而有一部分職工仍需適用這兩種政策。
自動離職、擅自離職的含義是相同的,都是指勞動者不向用人單位打招呼,隨意脫離所在工作崗位和所在單位的行為。這種不辭而別的行為是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常常會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用人單位也往往要追究該勞動者的責任。用人單位對擅自離職的職工可按曠工處理,給予除名。按照國家規定,自動離職的勞動者不享受任何待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產公證對賣房的風險
2020-12-22私募股權投資協議中涉及的對賭條款是什么
2020-12-14醫患雙方矛盾中患者方面存在哪些問題
2021-02-02擔保抵押同意書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07破產清算必須注銷公司嗎
2021-03-09無期徒刑概念及最少服刑年數
2021-01-24訴前保全不起訴的后果是什么
2020-11-26生而不養的父母,可以不贍養嗎
2021-01-10小額民事訴訟可以不開庭直接判決嗎?
2020-12-04可以對支付令提管轄異議嗎
2020-12-03土地侵權糾紛是否屬于行政前置
2021-02-13回購房
2020-11-12家庭財產保險險種
2021-03-14人身保險合同有哪些特點
2021-03-06保險合同中無須注明的條款包括違約責任和爭議處理
2020-11-26保險公司為何在運輸合同中拒絕賠償
2021-01-29外資保險公司籌建工作完成時間是多久
2021-03-08車被撞了對方逃逸理賠多少錢
2020-12-25財產保險合同的特征有哪些
2021-03-16什么叫代理?
202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