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合同的可變更
1.概念
合同的可撤銷和可變更是指由于當事人在意思表示方面存在瑕疵而可以對已經成立的合同予以撤銷或變更。我國《合同法》第54條規定:“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2.可撤銷、可變更的合同的特點
(1)合同的撤銷或變更是合同當事人對合同的撤銷或變更。
(2)可撤銷、可變更的合同屬于相對無效的合同。
(3)可撤銷的合同一經撤銷,合同當事人之間便消滅合同關系,這一效力追溯到合同成立時。而合同經變更后,當事人之間仍然存在著合同關系,只是合同關系的內容發生了變化。變更的效力也追溯到合同成立時。
根據《合同法》第54條的規定,可撤銷和可變更的合同包括以下幾種:
(1)因重大誤解而訂立的合同。
(2)顯失公平的合同。
有關重大誤解和顯失公平的內容,詳見本書第五章第七節的闡述。
(3)因欺詐、脅迫而訂立的合同。
(4)乘人之危訂立的合同。
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國《民法通則》第58條的規定中,將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行為都列為無效的民事行為。而在新《合同法》中卻對上述情況作出了不同的規定。第一,將因欺詐、脅迫而訂立的合同加以區分,對于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的,以是否損害國家利益為標準,分別按無效合同和可撤銷、可變更合同處理;第二,將乘人之危訂立的合同列為可撤銷、可變更的首同。《合同法》之所以如此規定,其理由主要在于:合同的效力一般只發生在合同當事人之間,所涉及的是私權關系,只有當事人才能對各自的利益加以足夠的注意和維護,當有違背當事人真實意思的情況出現時,當事人完全可以通過行使撤銷權或變更權來維護自己的權益。而當所訂立的合同危害國家利益時,該合同應歸于無效,這樣才能有利于維護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
以上內容就是小編對什么是合同的可變更問題進行的解答,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財產包括哪些
2021-03-12公安偵查階段有幾個月
2021-01-20試用期內不買社保違法嗎
2020-12-09侵權糾紛中如何認定被扶養人
2020-12-26婚姻過錯方必須凈身出戶嗎
2021-01-19訴訟時效過了就可以不還錢嗎
2021-02-15刑事律師函怎么寫
2021-01-13交通事故怎么申請財產保全
2021-02-18交通事故保險理賠手續如何規定
2021-02-27勞動合同法關于試用期內不符合錄用條件的司法簡析
2020-12-13前夫的贍養費能作為收入證明嗎
2020-11-19情侶分手賠償協議有法律效應嗎
2021-02-18哪些財產是不可繼承的?
2021-01-25起訴狀事實勞動關系的申請確認范文
2021-01-12公司倒閉無定期懷孕員工怎么賠償
2021-03-04勞務派遣的員工致害由誰擔責
2020-12-10星期天發生事故保險公司不理賠合法嗎
2021-01-22家庭財產保險案例
2021-01-21出險時保險公司應賠多少錢
2020-12-02車險理賠“過期” 責任究竟在誰
202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