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裁員
裁員,是經濟性裁員的簡稱,是因用人單位的原因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指的是用人單位在法定的特定期間依法進行的集中辭退員工的行為。實施經濟性裁減人員的企業,可以裁減因生產經營狀況發生變化而產生的富余人員。
企業在兩種情況下可以裁減人員:一種情況是瀕臨破產,被人民法院宣告進入法定整頓期間;另一種情況是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達到當地政府規定的嚴重困難企業標準。此外,企業裁減人員,還應當嚴格依照法律和有關規章規定的程序進行。企業只有具備了法定條件并嚴格按照法定程序進行,裁減人員才是合法的,以裁減人員的方式與職工解除勞動合同才是有效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十七條規定:“用人單位瀕臨破產進行法定整頓期間或者生產經營狀況發生嚴重困難,確需裁減人員的,應當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經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后,可以裁減人員。用人單位依據本條規定裁減人員,在六個月內錄用人員的,應當優先錄用被裁減的人員?!边@里的“報告‘僅指說明,無批準的含義。”優先錄用“指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
用人單位進行經濟性裁員的法定條件有兩個,只要滿足其中一個條件即可以實行經濟性裁員:
一是因生產經營狀況發生嚴重困難,瀕臨破產,被人民法院宣告進入法定整頓期間?!胺ǘㄕD期間”指的是企業為了恢復清償債務的能力,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破產法》和《民事訴訟法》的破產程序進行債務調整和企業整理的一種再建型破產制度。
如企業經營不善,難以清償到期債務,就可能被債權人申請破產。如企業只是遇到暫時的困難,經過一段時間的運作就可以恢復清償能力,則企業可以和債權人達成和解協議,并由法院宣布進入整頓期。在我國整頓由被申請破產企業的上級主管部門提出并負責主持。如整頓期限結束,企業仍不能清償債務,則由法院宣告企業破產。“進入法定整頓期間”說明企業經營十分困難。
二是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達到當地政府規定的嚴重困難企業標準,確需裁減人員的,可以裁員
二、公司裁員如何報備
向當地勞動行政部門報告裁減人員方案以及工會或者全體職工的意見,并聽取勞動行政部門的意見。
公司裁員只要滿足需要報備的條件,是要向政府報備的。以上就是關于這些問題的答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如果您需要關于這方面的幫助,律霸網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員工個人能否自己申請工傷
2021-01-23董事可以兼任總經理嗎
2021-01-11公司被收購原資產如何處理
2020-12-06家庭暴力法律新規定
2020-12-16騙婚需要報警嗎
2021-02-24債權人申請破產重整需要提交申請書嗎
2021-03-12如何認定行人故意事故
2021-01-17房產證是夫妻名字抵押貸款需要兩人簽字嗎
2021-01-13離婚后撫養費標準另一方無固定工作
2021-01-06陰陽合同怎么補交稅
2021-02-21勞動合同終止的法律問題
2021-02-26工程保險費的風險因素有哪些
2021-02-15投保車險如何獲得無賠款優待
2021-02-22保險公司賺錢的方式是什么
2020-12-17什么是保險合同終止
2020-11-29外資保險公司的保證金可以動用的情形
2021-03-24大貨車盲區肇事未發現保險公司賠嗎
2020-11-26車子失火保險賠嗎
2020-12-30“車泡水”車險是否應該賠償
2021-01-09被保險人的家庭成員故意造成保險事故的,保險人可以追償嗎
202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