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五條的規定,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生效的裁判如果發現確有錯誤,可以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抗訴。這里的“生效裁判”不僅包括審判程序中產生的裁判文書,而且還包括人民法院依執行程序形成的法律文書。按照現行《民事訴訟法》、1998年7月實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等法律或司法解釋的規定,人民法院在執行過程中還可以行使一些實體上的裁判權,例如變更、追加被執行主體等等,這些裁判權與審判程序中的裁判權在性質上并無二樣,都同樣可能出現錯誤,因而同樣需要監督。同時,執行程序也是依法進行的司法程序,它同樣有一個司法救濟或執行救濟的問題。我國并沒有像有的西方國家那樣將執行程序納入到行政程序的范圍中去,執行程序的內涵、性質與功能都與行政程序有差異,因此,我們不能將檢察監督從執行程序中剝離出去。否則,勢必與民事訴訟法的立法體例結構以及審判與執行的關系模式的選擇相背離。
根據我國憲法的規定,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它對人民法院的司法活動進行監督是有憲法根據的。現行民事訴訟法雖然僅規定一種監督方式,即對生效裁判提出抗訴,但我們不能把它解釋為僅僅只有這樣一種監督方式,否則民事訴訟法為什么還要把它作為一項基本原則加以規定呢?事實上,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凌駕于民事訴訟的具體制度之上,民事訴訟的具體制度是從其基本原則中演繹出來的,具體制度固然要執行,基本原則也應當體現。
檢察機關對民事審判活動實行監督,是我國民事訴訟法的特征之一,這既有憲政制度上的依據,也有司法實踐中的根據。司法公正與司法效率被最高人民法院宣布為21世紀我國司法實踐的兩大主題,司法公正是人民司法制度賴以存在的內在生命線和不竭的力量源泉。實現司法公正,需要建立、健全我國的司法監督機制。這種司法監督機制不僅包括法院內的內部監督,也包括法院外的外部監督,這兩種監督是缺一不可的。檢察機關的司法監督就是這個監督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如果這個環節不能充分、有效地發揮作用,那么,在一定意義上說,司法的所謂外部監督便不復存在了,或者說其他的外部監督即便存在,也力不從心了。所以,檢察機關的司法監督應當得到充分的肯定,并且要予以發揚光大,使之制度化、規范化、體系化、有效化。司法公正絕對不止是審判公正,它還包括執行公正于其中。在執行程序立法或其制度的完善中,應當充分考慮到檢察機關對它的監督。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土地補償分配官司該怎么打
2021-02-21事業單位法律顧問費入什么科目
2021-01-04商標侵權如何取證,商標侵權如何收集證據
2020-12-01賣車合同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21公司和個人簽的租賃合同有效嗎
2021-01-04適用免責事由的法律效果是什么
2021-01-14雇傭關系雇主怎樣免責
2020-12-28企業重組員工的經濟補償金怎么算
2020-11-22勞動爭議管轄有什么法律規定呢
2020-11-14勞動糾紛常見情形有哪些
2021-03-17人壽保險合同的條款的內容包括哪些
2020-12-04保險人未明確說明的免責條款是否無效
2020-11-20車險理賠的程序怎么走
2021-02-19傻子放火保險有的賠嗎
2021-02-12責任無法認定如何理賠
2021-01-10保險合同爭議怎么處理
2021-03-01當機動車保險事故發生后應該怎么處理
2021-03-15保險費率是如何確定的
2021-03-25如何理解無過失責任險?
2021-03-26建筑工程承包合同的核心問題是什么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