賠償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三條規定,執行完畢后,據以執行的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確有錯誤,被人民法院撤銷的,對已被執行的財產,人民法院應當作出裁定,責令取得財產的人返還;拒不返還的,強制執行。上述法律是我國執行回轉制度的最根本性規定。
執行回轉,又稱再執行,是指在案件已經全部或者部分執行完畢后,因執行依據被撤銷,對已經被執行的財產,由人民法院根據新的法律文書,重新采取強制措施,恢復到執行開始前的狀況的一種制度。執行依據被撤銷后,基于它所實施的執行行為無效,為彌補因執行依據錯誤給被執行人造成的損害,就需要建立執行回轉制度以救濟被執行人。但是,實踐中往往會發生執行回轉困難或執行回轉不能實現的情況,實質上使得被執行人產生了經濟損失。這種情況下,被執行人的損失是否能得到國家賠償呢?
1995年1月1日起施行、2010年修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第三十八條規定,人民法院在民事訴訟、行政訴訟過程中,違法采取對妨害訴訟的強制措施、保全措施或者對判決、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書執行錯誤,造成損害的,賠償請求人要求賠償的程序,適用本法刑事賠償程序的規定。上述規定僅規定了執行錯誤可以要求國家賠償,但是并未將執行回轉納入賠償范圍。1996年5月6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幾個問題的解釋第二條第二款規定,人民法院審理的民事、經濟、行政案件發生錯判并已執行,依法應當執行回轉的,或者當事人申請財產保全、先予執行,申請有錯誤造成財產損失依法應由申請人賠償的,國家不承擔賠償責任。從這一司法解釋可以看出,人民法院錯判并已執行,依法應當執行回轉的,國家不承擔賠償責任。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即使因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發生錯判而導致被執行人財產被錯誤地執行,也不能要求國家賠償,我國法律專門設立了執行回轉制度來救濟被執行人的權益。人民法院裁定執行回轉后,執行回轉因取得財產的人無能力返還而不能實現的情況,就像勝訴的當事人因對方無財產可供執行而無法依據生效判決取得財產的道理一樣,是當事人的訴訟風險,不屬于國家賠償的范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約定時間內未付款能否解除合同
2020-11-22法人的人身權利種類
2021-03-24實習期間應該簽什么合同嗎
2020-12-22第三方支付是怎樣的
2020-11-12事故處理時間有什么規定
2020-11-12沒領結婚證買房能寫兩人名字么
2020-11-17商業銀行辦理業務收取的手續費如何確定
2021-02-28實習期沒有工資需要簽合同嗎
2021-02-13人壽保險合同的法律適用范圍
2020-11-29“高保低賠”條款是否屬于免責條款
2020-12-20家庭財產保險范圍主要包括哪些
2021-02-10家庭財產保險在運作中出現的問題有哪些
2021-01-28人身保險法中的保險利益存在于何人
2021-02-16交保險存錢寬限期限是多久
2021-02-13保險合同中止期間發生效力嗎
2021-03-17公眾責任險附加條款內容是什么
2021-01-06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
2021-02-23我國的土地流轉政策是怎么樣的
2020-12-26農村征地拆遷涉及的宅基地如何補償
2021-01-04離婚時對拆遷補償是怎么分割的
20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