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訴人在法庭上對被告如何提問
1.掌握“明知故問”的技巧。前文已經論及,公訴人在法庭上的訊問是一種“明知故問”,公訴人對被告人訊問的問題,應當知道已經具有充足的證據予以支持的答案,問話的目的,也是讓被告人將這一答案說出來,所以公訴人在訊問時就要做到不露聲色與痕跡地讓被告人自己把答案說出來,而公訴人不要急于幫被告人將此話說出來。
2.不要面面俱到。公訴人的訊問要做到詳略得當,必要時根據被告人的答話及態度及時調整問話的內容,訊問要有針對性,簡潔明了。公訴人庭審訊問作為法庭調查的一部分,是為了配合法庭查清案件事實,所以,對于被告人認罪的部分沒有必要再重復訊問,必要時,可以問:你在偵查階段所做的供述是不是事實?或者對于一些案件的核心問題簡單訊問:你說你認罪,并且說過去的供述都是事實,那么你確實收受了××送給你的8萬元錢,是不是?等等。對于不認罪的被告人,訊問應直接針對被告人不認罪、翻供及控辯雙方可能存在爭議的部分進行,這也是庭審訊問與偵查訊問的重要區別。
3.實則實之,偽則揭之。被告人在刑事訴訟中處于被追訴的地位,案件處理結果對其有著直接的利害關系,因而在供與不供、供多供少、如何供述方面經歷了較長的思想斗爭,反映在法庭的供述方面,就是各被告人當庭的態度各有不同。針對各種不同的情形,訊問時就要注意區別對待,能夠如實供述的,要讓其供述內容與起訴書認定的事實相吻合;對于不認罪的被告人,應找準要害情節展開訊問,緊緊圍繞起訴書指控的犯罪事實,訊問思路必須明確,要通過訊問讓其不能自圓其說,或者陷入前后矛盾、得出荒謬的結論,從而揭穿其謊言,使法庭和旁聽人員對其產生不信任感,對其供述不加采信。
4.態度嚴肅,威而不怒。訊問被告人是法庭審理中的重要內容,是檢察人員代表國家支持公訴活動中的重要內容,因而公訴人要注意法庭上的形象,對被告人的訊問活動,態度要嚴肅認真,語氣要威嚴但不盛氣凌人,更不能隨意訓斥被告人,因被告人的態度而在法庭上暴跳如雷、喪失風度,訊問語言要語意確定,不拖泥帶水。提問的語言表達要簡潔、清楚,使人能夠明確理解問話的意思,在訊問過程中,一般不宜反復打斷被告人的答話,但被告人沒有圍繞問話內容進行陳述時,或者對事實過程的陳述過于繞彎子時,可以直接提問具體問題,讓被告人直接回答。
5.問案件事實與過程,不急于辯論案件定性。法庭上的訊問活動,是針對起訴書所認定的事實要求被告人進行陳述,這一陳述主要是陳述案件的經過和被告人的行為,至于這一行為是否構成犯罪、構成什么犯罪,則是在事實確認之后的司法認定問題,因而在訊問中公訴人就不要急于問被告人行為的性質,否則容易觸動被告人的敏感神經,回避問題、甚至拒不供認,如一些強奸、受賄等案件,被告人對基本事實是承認的,但對案件定性存在異議,這時公訴人只要問明該事實是不是被告人做的、是如何做的即可,如果在訊問時就使用了定性的語言,如:你受賄后有無為行賄人謀取得益?這樣直白的問話可能會導致被告人的抗拒:我不是受賄,是禮尚往來,如此等等。
二、公訴人訊問被告的基本規則
(一)關聯性規則
訊問的關聯性是指訊問的內容與案件事實是否有客觀聯系,是否能夠對案件的待證事實有揭示作用。關聯性規則要求訊問應當有針對性,訊問內容必須與指控有關。《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36條規定“審判長對于控辯雙方訊問被告人的內容與本案無關或者發問的方式不當的,應當制止”。《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355條規定“訊問被告人、詢問證人應當避免可能影響陳述或者證言客觀真實的誘導性訊問、詢問以及其他不當訊問、詢問”。從上述規定可以看出,凡是與指控的事實沒有某種聯系的問題都不能發出訊問,這種聯系不能局限于有因果關系的事實,關鍵在于對查明案件有無作用。二)證據支撐規則
由于公訴人對被告人的訊問是“明知故問”,在于向法庭揭示指控的脈絡,這一規則要求,公訴人對被告人的訊問,應當有一定數量的證據支撐,否則,一旦被告人回答出乎意料,便會陷入被動;反之,即使被告人翻供,也可以宣讀被告人原來的供述,結合有關證據,采取有效對策,以使庭審順利進行。比如,有這樣的訊問:“你在公安機關為什么承認了?”答:“開始我不承認,可他們打我。”“你到底干沒有干?”“沒有干。”“你態度很不好?”“我說的都是事實。”下面因沒有什么證據和理由對付被告人,再問下去,只會越來越被動。所以只好對被告人做了幾句訓斥便結束訊問。象這樣的訊問是不可取的。要使訊問具有揭露犯罪,制服被告人的把握,一定要有證據作支撐。
(三)區別對待規則
這一規則要求,對有數個罪名指控的被告人,應當對每項指控罪名涉及的每個犯罪事實與情節逐一訊問;對共同犯罪的被告人應當分別訊問,可選擇其中實施主行為或者參與犯罪全過程的被告人先訊問,或者選擇能如實陳述或者陳述較清楚的被告人先訊問;對既有共同犯罪又有單獨犯罪的被告人,一般先訊問共同犯罪部分再訊問單獨犯罪部分。對被告人就起訴書的指控已陳述清楚且無差異的,在一般情況下可不再重復訊問。如果被告人陳述的內容十分簡單,就必須按照犯罪構成的諸要件,對被告人進行詳細訊問。在訊問中,公訴人不應當重復被告人回答的內容,不宜在被告人尚未回答完前一問題時就接著發問。
上述知識就是小編對“公訴人在法庭上對被告如何提問”問題進行的解答,公訴人在法庭上對被告進行訊問時,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規則,訊問要有目的性,要針對案件的重點。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未成年子女自己簽訂的購房合同有效嗎
2021-02-26房屋租賃租金可以抵債嗎
2020-11-23工傷賠償可以申請保全嗎
2021-01-24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集體土地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2021-03-09投資者持股百分之五時的公告
2021-03-2240平米房子可以抵押貸款嗎
2020-11-30銀行卡被騙要怎么報案
2021-01-23有贍養義務是否也有監護義務
2021-01-10事實收養公證怎樣辦理
2021-03-02不繼承遺產可以不贍養嗎
2021-02-10民事案件能否跨地區移送管轄
2020-12-22對保險欺詐規定的三種仲裁方式是
2021-03-03虛假離婚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2020-11-27交通肇事和肇事逃逸罪的區別
2021-01-13為什么近年來中國夫妻離婚率在不斷的上升
2020-12-13擔保責任期限中止的規定
2021-02-24鄰居間的土地糾紛怎么解決
2021-03-25勞務派遣是什么意思
2020-12-08勞動法關于調崗的規定
2021-03-24人身保險殘疾程度與保險金給付比例是怎么樣的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