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調解幾次才能訴訟
既然法院已經開庭,那么法院會在開通后再次進行調解,如果調解不成應該及時判決。具體時間應該由法院根據具體情形而定。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規定,法庭辯論終結,應當依法作出判決。判決前能夠調解的,還可以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
民事訴訟的調解方法
1、背靠背法。在調解過程中,由于民事案件當事人雙方本身就已存在情感沖突,因此有時在受到來自對方或其他方面不良信息的刺激后,就極易使沖突進一步升級或矛盾進一步惡化。此時你就要想辦法把雙方當事人分開,使雙方沒有接觸的機會,使他們接受不到來自對方或其他方面不良信息的刺激,讓他們首先冷靜下來,繼而能夠理智地分析和面對面臨的問題。此時法官則通過各個勸說的方法,使雙方逐步縮小意見差距,在雙方意見接近時,法官要直接提出調解方案,促成調解成功。這種方法在審理婚姻家庭案件、相鄰關系案件、侵權賠償案件、涉農案件時適用較多。
2、辯法析理,以法服人法。在審理合同糾紛案件、工程款案件或者雙方均為單位公司、委托代理人素質較高的案件時,雙方當事人可能并不太在意獲得賠償的金額,但更注重的是合情合理、公平公正,通俗的講,“要的是個說法”。這時,作為法官,在調解過程中要說明白、公平的話,應當針對案件事實和當事人紛爭的焦點,將其行為納入法律或政策的軌道進行法律適用的解說,對案件進行剖析,并提出具體適用的條款,只有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才能讓當事人信服,只有在讓當事人明白其訴求有無道理及各自應付責任的基礎上,才能讓當事人明白你為什么要調解及你為什么要提出如此的調解方案,從而最終促成調解協議的達成。
例如,在我審理的原告某建設公司訴被告某置業公司工程款糾紛案中,我通過審閱雙方提供的證據材料及與原被告的溝通,我發現,雙方一直有著良好的合作關系,且在訴訟前雙方多次協商,僅是因為雙方對增加工程量的鑒定結果各持己見,才未能最終達成協議。這就有了案件調解的基礎,我也增強了通過調解使雙方達成協議從而圓滿結案的信心。我通過組織雙方交換證據進一步了解了雙方爭議之所在,我發現原告訴求的標的550萬元存在“水分”,其真實的想法在250萬元左右,而被告并不否認未付清工程款的事實,只是認為原告單方委托所作的鑒定報告與事實有差距,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依據,被告只愿意按照其工作人員的計算支付150萬元左右的工程款。針對這種情況,我通過原告的代理人多次與原告的法定代表人、項目經理溝通,指出其提供的證據存在的缺陷以及其認識上的錯誤,又通過被告的代理人指出被告方認識上的錯誤和不足,使雙方重新回到實事求是解決問題的道路上來,通過組織雙方現場勘驗,指導其共同對帳、核算,及時提出小矛盾的解決辦法,使雙方互諒互讓,最終以被告一次性支付195萬元,若未發生質量責任,保修期滿后一次性支付15萬元保證金達成調解協議。
3、借助外力法。這里所說的外力,可以是當事人的親屬、其委托的代理人、其所在的單位或街道辦事處、村委會,甚至是其委托說情的人或與本案原本無關的第三人。在司法實踐中,當事人間的關系往往到了十分對立時才會到法院解決矛盾糾紛,因此,很多案件由法官做當事人的調解思想工作,當事人不一定會接受,往往有當事人會因為法官的熱忱調解而懷疑法官在偏袒另一方。如果法官通過其信任的人去做思想工作,當事人可能就會接受。所以,法官在調解前一定要做好準備工作,摸清當事人的社會關系,以便選準借力點,充分利用外力,這樣,在實際調解過程中才能做到事半功倍。例如,在我審理的原告王某訴被告河南某拍賣行、第三人某保險公司拍賣糾紛案中,我發現本案涉及的拍賣標的是位于寶豐縣城的一家擁有固定資產、流動資產上千萬、職工近200人的集體企業,雙方當事人的真正爭議焦點是成交的價格,且當時原告因自身擁有的企業發展過快、投資戰線拉的過長而導致資金緊張,而第三人又面臨如果不能將該企業成功改制帶來的種種麻煩,這時,我果斷引入與本案無關的第三方,使其與原告達成合作協議,繼而與被告和第三人達成調解協議,并監督雙方順利對該企業進行了交接,一次性付清了相關款項,成功完成了該企業的改制活動,也使一場可能發生的風波、一個潛在的社會不穩定因素化于無形。
當然,在民事調解的實踐中,方法各種各樣,例如還有以情感人法、換位思考法、冷處理法、財產保全法等等,其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成功促成雙方當事人調解解決糾紛,使雙方達到“雙贏”,甚至是使法院、涉及的單位和人員,乃至整個社會達到“多贏”。
民事法律關系包羅萬象、紛繁復雜,每個具體案件又各不相同,作為民事法官要充分運用自己掌握的法律專業知識和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的豐富經驗,分析個案的特點,針對癥結所在,要用心、細心、耐心地對待每一個當事人,有時可能還要綜合運用多種調解方法,采用多種調解手段,才可能成功地促成一個案件的調解。不要害怕失敗,要知道參與調解的過程就是經驗的積累,一個成功調解案件的后面是一個民事法官,甚至是多名法官多年來調解失敗的經驗積累。
法院調解的原則
所謂法院調解的原則,是指在進行調解活動和達成調解協議的過程中,審判人員和當事人應當共同遵守的基本準則。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法院調解應當遵守以下兩個原則:
(一)自愿原則
自愿原則,是指進行調解工作和達成調解協議都必須以雙方當事人完全自愿為前提,不能強迫。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1、在程序上的自愿。即用調解的方式解決民事糾紛,要雙方當事人自愿?!睹袷略V訟法》第85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根據當事人自愿的原則進行調解。最高法院《民訴法適用意見》第92條也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自愿和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堅持不愿調解的,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判決?!?/p>
2、在實體上的自愿。即是否達成調解協議和達成什么樣的調解協議必須體現當事人的真實意愿?!睹袷略V訟法》第88條規定:“調解達成協議,必須雙方自愿,不能強迫?!闭{解協議的內容是當事人對自己權利自由處分的體現,是當事人之間民主協商的結果,必須充分反映當事人的意愿。審判人員可以根據法律政策對當事人進行引導,向當事人提出調解的建議,但是,不能將自己對案件的處理意見強加給當事人。
(二)合法原則
合法原則,是指人民法院主持的調解活動和雙方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的內容,必須符合法律的規定。合法原則要求:第一,調解活動必須依照法定程序進行;第二,當事人雙方達成的調解協議內容,不得違背國家政策、法律的規定,不能損害國家、集體和其他公共利益。在理解合法原則時,應當注意以下兩個問題:第一,要正確處理自愿與合法的關系。調解必須當事人自愿,但當事人自愿的,不等于都合法。第二,對調解協議合法性的要求與判決合法性的要求程度不同。法院調解不僅僅是法院運用審判權解決民事糾紛,同時,也是法院行使審判權和當事人行使處分權的結合。當事人可以在不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情況下,對自己的民事權利自由處分。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講解的關于民事訴訟調解多少次才能進入訴訟程序并且調節的方式是什么。我們在產生民事糾紛之后首先就要自己私下調節,如果私下不能解決就可以申請民事訴訟,民事訴訟之前也是也會進行調節的。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識請上律霸網進行專業的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故意放別人輪胎氣構成犯罪嗎
2021-01-14交通肇事逃逸怎么處理,怎么處罰
2020-12-262020婚姻法規定離婚共同財產分割的原則是什么
2021-03-06婚前協議公證費用
2021-02-16北京房產糾紛律師:北京市房地產抵押登記辦理程序
2021-01-14中介格式合同有什么陷阱
2021-03-25醫療糾紛的防范與處理
2020-12-11合同糾紛敗訴方跑路了怎么辦
2021-01-08雇傭關系死亡是工傷嗎
2021-02-22房產贈與給兩個人怎么繳稅
2020-12-30如何繞開二手房中介陷阱
2020-11-08培訓機構教師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1-01-22實習期離職要交違約金嗎
2021-01-04意外險和交通事故可否重復賠償
2021-01-17保險合同變更的效力是怎么樣的
2020-12-19人身保險合同樣本是怎樣的
2020-12-01人身保險合同中代簽名法律后果有哪些
2021-02-16投保人因不明白保險合同簽錯了怎么辦
2020-11-26旅行社對被撞傷游客當否負連帶責任
2020-12-04本案保險人應承擔保險理賠責任
20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