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證責任的分配,是證據制度中十分重要的問題,關系到當事人合法權益的保護和訴訟公平正義的實現。歸責原則是確定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的根據和標準,是責任的核心問題。一定的歸責原則決定著責任構成要件、舉證的負擔、損害賠償的原則和方法、減輕責任的根據。采用過錯責任作為醫療事故的歸責原則對于患者來說很難做到,對醫療侵權訴訟實行舉證責任倒置,必然設定過錯推定原則。正如耶林指出的那樣:“使人負損害賠償的,不是因為有損害。而是因為有過失,其道理就如同化學上之原則,使蠟燭燃燒的,不是光,而是氧,一般的淺顯明白”。該原則兼具有無過錯責任原則和過錯責任原則之長,即體現了承擔責任的道德可行性又減輕了受害人的舉證負擔,因果關系推定規則產生于日本的公害案件,后來有向其他領域擴展的趨向,這都充分體現了民法的公平原則。
說這一新的舉證責任分配規則符合現代民法的精神,還有一個醫學上的充足理由,那就是證據醫學的原理——醫療行為具有雙重性,既可治病,也可致害?,F代民法在體現民事主體平等自愿的基礎上,更加強調誠實信用以及禁止權利濫用。民事侵權法有一條原則:任何民事主體(包括法人)在進行某種活動時,有義務防止對他人的損害。
因此,一切醫療行為,包括疾病(身體)檢查、化驗、診斷治療、護理及相關管理活動的全過程,醫療機構都應達到專業上要求的注意程度。而判斷醫療行為是否達到注意程度的標準,必然要求醫療機構能舉證證明所實施的醫療行為是必要的、合理的、安全的(此所謂安全,指醫療行為對人體的危害是在可預見的合理危險的范圍內)。在這三個判斯中,必要性和合理性的判斷,主要涉及醫療行為是否有過錯,而安全性判斷則主要涉及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是否存在因果關系。對這三個問題做出判斷是醫療機構的職責,醫療機構履行職責,實施醫療行為的過程,就是一個收集資料(證據),以作出正確判斷,采取合理措施的過程。如果資料收集不準確、全面,提出診療護理措施就可能會有錯誤,醫療行為就會給病人帶來危害。因此,要求醫療機構對自己的醫療行為及安全性后果舉證,其實質是一個自然法則問題,是醫療行為規律的法律化,符合自然公正的要求,更符合資源的配置要求。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對非貨幣出資有哪些要求
2020-12-15如何分割婚訴訟中拆遷安置房
2020-11-21被擔保合同是什么
2020-11-17交警責任判定同等責任怎么賠
2021-01-23雇員在從事雇傭工作中與雇員之間存在合伙關系嗎
2021-01-24企業可以以曠工為由開除員工嗎,曠工是否屬于解除勞動合同的法定事由
2021-01-19“熊孩子”給主播刷禮物錢款能追回嗎?最高法:可以!
2020-11-13交通事故傷殘補償
2021-01-30離崗多久才能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27私人借款抵押物怎樣處理
2021-02-12擔保合同樣式
2021-03-02什么時候可以申請財產保全
2021-01-21集資房房子確權是什么意思
2020-11-20有簽名沒有公章的合同是否有效
2021-02-11什么是職業病,哪些職業容易患職業病
2021-03-07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重點突出調解作用
2021-03-13定期壽險購買需要注意什么
2020-12-27產品責任險中的被保險人有什么義務
2021-02-21保險公司怕擔責是否可以起訴解除保險合同
2021-02-25保險合同格式條款被判無效的情況
202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