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第三人撤銷之訴的理解
我國最新修訂的《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第三款規定“前兩款規定的第三人,因不能歸責于本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但有證據證明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的部分或者全部內容錯誤,損害其民事權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六個月內,向作出該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經審理,訴訟請求成立的,應當改變或者撤銷原判決、裁定、調解書;訴訟請求不成立的,駁回訴訟請求。”
第三人撤銷之訴的基本構成要件:
一、由于客觀原因導致第三人未參加訴訟,
二、有證據證明生效的裁判文書有錯誤,
三、損害了第三人的民事權益。四、六個月內向原裁判文書做出的法院起訴。
我國在2008年出臺的《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審判監督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第5條規定:案外人對原判決、裁定、調解書確定的執行標的物主張權利,且無法提起新的訴訟解決爭議的,可以在判決、裁定、調解書發生法律效力后二年內,或者自知道或應當知道利益被損害之日起三個月內,向作出原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的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有條件的允許了案外第三人在窮盡權利救濟措施之后申請再審,但這只是在執行程序中。但是相對于第三人撤銷之訴而言,后者更為第三人提供了便利。
有關第三人撤銷之訴的適用
第三人撤銷之訴,在本質上屬于事后糾錯程序,但在本次立法中卻被置于當事人制度之中,這樣便要適用普通程序的規定。這樣做的好處是,在程序的啟動上以及訴訟進行中要遵從訴的規律,第三人提出撤銷并更改原裁判的請求是這一程序開始的前提條件,而第三人權益受到生效裁判的損害則是其訴權行使的要件之一,這種訴訟上的利益有多種表現形式:可以是原判決為欺詐判決,導致第三人合法權益受到損害;也可以是第三人因遭強制執行而受損害;還可以是原判決的效力向第三人的擴張(包含既判力、形成力、執行力或判決理由中判斷之拘束力等)而導致的權益受損害。但不管以何種訴訟主張提出自己的撤銷請求,第三人必須具有法律上根據才會滿足撤銷之訴的成立要件,從而導致程序的啟動;這種根據就是第三人所享有的實體法或程序法上的撤銷訴權。
這會對于一些案件的訴訟起到一定的作用,當事人也可以在規定下合法利用法律規定來維護自己的權益。如果你的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懷孕離婚可以要求離婚賠償嗎
2021-03-22同業拆借業務應遵循怎樣的規則
2020-12-17遭遇強拆應該向哪個部門投訴
2021-02-17“轉載”有何民事責任
2021-03-12死刑復核期間可以見家屬嗎
2020-12-09逼婚是否侵犯婚姻自由
2020-11-11學歷造假用人單位能否解除勞動合同
2020-12-13領結婚證會查精神殘疾病史嗎
2020-12-10《侵權責任法》與校園安全責任
2021-02-10住房公積金貸款的條件有什么
2021-02-24競業限制補償金怎么領取
2021-01-23用人單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主體資格是勞動關系成立的前提條件
2021-02-05勞動者在安全生產方面有哪些權利
2021-02-09離職單位扣除招錄費用合法嗎
2021-01-31施工未設置安全措施應否承擔侵權責任
2021-01-29“期間”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02公益崗糾紛是否勞動爭議
2021-01-10以房養老和養兒防老哪個更告譜
2020-11-26哪些情況產品質量責任險不負保險責任
2020-12-01保險產品價值與獲得成本的比較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