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國際爭議的日益增多和日趨復雜,涉及仲裁協議的當事人以外的第三人的情況客觀存在,理論界對于是否應該設立仲裁第三人制度存在很大分歧,本文闡述了爭議雙方的主要觀點及理由,并列舉了世界上其他國家對仲裁第三人制度的立法及實踐經驗,筆者通過從理論及實踐兩方面的分析,認為仲裁的性質決定了仲裁庭的權力是有限的,設立第三人制度會使仲裁的強制性增強,自治性的優勢減弱,仲裁成本增加,審理期限延長,所以,中國目前沒有必要設立仲裁第三人制度。
[關鍵詞]仲裁第三人意思自治仲裁協議
一、概述
仲裁作為替代訴訟的一種解決民商事爭議的方式,是指當事人各方依據單獨訂立的仲裁協議或合同中的仲裁條款,將發生的爭議提交給各方信任的仲裁庭審理,并居中作出有約束力的仲裁裁決以解決爭議。近年來,隨著國際交往的日益深入,爭議日趨復雜,常常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仲裁協議訂立方以外的第三人,雖然很多甚至是大部分國家的仲裁法都沒有像民事訴訟法一樣規定第三人制度,但仲裁第三人仍是一個常見的術語。[1]在商事活動中,基于合同債權債務的轉讓、法人的合并、分立、代理、代位權和撤銷權的行使、仲裁裁決的執行等均可能產生非仲裁協議的訂立者——仲裁第三人。一般認為,仲裁第三人是指與仲裁協議當事人之間無原始締約或繼受關系或以其他方式存在仲裁協議的人,即與仲裁協議當事人不存在任何形式的仲裁協議的人。我國《仲裁法》對于第三人問題沒有明確規定,而最高人民法院于2004年7月22日發布的《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若干問題的解釋》(征求意見稿)中,對仲裁第三人問題也仍然沒有作出明確規定,所以在實踐中針對此問題作法不一。目前,理論界與實務界對于仲裁中應否類比民事訴訟法設立第三人制度爭議較大。民事訴訟中,第三人制度是在突破合同相對性原則的基礎上產生的。按照相對性原則(又稱默契原則),合同當事人之間存在默契關系,這種默契關系是合同對當事人產生約束力的前提,對于非合同當事人來說,合同不具有效力。相對性原則在二十世紀以前一直作為合同法根本原則,大量的判例都在維護這項原則,但是進入二十世紀以后,許多國家的法律都對相對性原則作了一些例外規定。最突出的就屬各國民事訴訟中普遍設立的第三人制度。
按照我國1991年《民事訴訟法》第56條規定,在民事訴訟中,第三人是指對當事人之間爭議的訴訟標的有獨立的請求權,或者沒有獨立的請求權,但案件的處理結果與他有具體的利害關系,因而參加到當事人已經開始的民事訴訟中進行訴訟的人。第三人分為兩類: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和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在民事訴訟中設立第三人制度有利于徹底解決彼此有聯系的各種爭議,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彌補合同相對性原理對案外人利益的損害,并能減少訟累,簡化審判程序,節約訴訟成本,同時也可防止不同法院對同一爭議作出互相對立的裁判,減少判決執行的難度。正由于訴訟第三人制度的優越性,以及訴訟程序與仲裁程序在解決民商事爭議中的相似性,支持設立仲裁第三人的學者們據此認為仲裁中可以設立第三人制度,但是如果設立此制度,仲裁的意思自治原則就受到了挑戰,保密性優勢就蕩然無存,于是有學者對設立仲裁第三人持反對觀點,筆者在本文中將結合各方爭議的焦點對仲裁中究竟應不應該設立第三人制度作詳細的分析。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疫苗質量管理存在安全隱患,部門可采取的措施
2021-02-10“終身監禁”和“無期徒刑”有什么區別
2021-01-03侵占他人車位犯法嗎
2021-03-21收到銀行催收函還不上怎么辦
2021-02-18監護人能侵犯隱私權嗎
2021-02-13離職證明能少付贍養費嗎
2021-03-25怎么可以提高孩子的撫養費用?
2021-01-01簽了競業限制離職后會補償嗎
2020-11-26婚姻法關于離婚協議法律如何規定
2020-11-18怎么約定商業秘密
2021-03-05江西藍天學院專職人員調崗申請表
2020-11-29破產重整怎么拿到工資
2021-01-30家庭財產保險的現狀如何
2020-12-02他人代簽商業三者險投保單免責條款仍舊生效
2020-11-19車險理賠的程序怎么走
2021-02-1930萬車貸追不回 保險公司當“賠匠”
2021-01-11企業財產保險費用如何確定
2021-01-14家庭承包和其他方式承包的不同點
2021-01-22土地承包經營權退出的三換模式是指什么
2020-12-31個人如何承包林地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