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于勞動者工作中過錯的認定問題
《勞動合同法》第29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全面履行各自的義務。《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規定,公民、法人違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公民、法人由于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賠償損失,應當從如下幾個條件考慮:1、用人單位存在損失;2、勞動者存在違反規章制度、操作流程或應當遵守的勞動紀律、職業規范等職務侵權行為;3、損害與勞動者的違規行為是否有因果關系;4,勞動者是否有主觀過錯。對此,用人單位應當舉證證明,承擔相應的證明責任。但是由于勞動關系具有人身依附性,企業作為勞動成果的主要享受者,也應當承擔一定的經營風險,一般情況下,勞動者的故意或重大過失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勞動者才負賠償責任。
2、用人單位損失的范圍確定與賠償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規定,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資部分低于當地月最低工資標準,則按最低工資標準支付。一般而言,勞動者賠償用人單位經濟損失應以對生產、經營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為限。
從勞動者角度來說,所造成的經濟損失與勞動者的過錯程度及原因大小有關,為此勞動者需承擔與之相應的全額或者部分賠償責任。
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規定的賠償辦法,原則上不能突破《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的規定。
至于賠償方法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采取協商的方式進行。如在職的可以約定,是一次性的賠償還是逐月按工資比例賠償。對于離職勞動者用人單位也可以要求一次性賠償或通過仲裁訴訟等途徑解決。
公民、法人違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公民、法人由于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社保變更需要帶什么手續
2021-01-09開具政審證明和無犯罪記錄證明需要哪些手續和材料
2021-01-19監事最大要承擔的責任是什么
2020-12-22公司分立建筑資質如何分立
2020-12-23行政處罰限制的規定有哪些
2020-12-01喪失勞動能力的子女有贍養義務嗎
2020-11-17特殊情況遺產如何分配
2021-02-17法律上對繼承權的順序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15以欺騙為前提的合同有效嗎
2020-11-12學生被拐賣了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27當事人在房地產糾紛訴訟中的權利義務有哪些?
2020-11-25勞動者可以提出解除競業限制協議嗎
2020-12-11已懷孕的女職工,自行離開有毒工作崗位被解聘,怎么辦?
2020-11-11工資80,七天試用期給30合法嗎
2021-01-10開發商未按時交付房屋,違約金應如何計算
2020-12-08辦理人壽保險有哪些
2020-11-12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的賠償范圍是什么
2021-02-24對方全責異地保險理賠需要哪些資料
2021-01-16人身保險保險合同和財產保險合同的區別有什么
2020-12-11肇事用救護車保險報銷嗎
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