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父母死亡孩子的監護人怎么確定
根據《民法總則》第十六條規定,可以擔任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有:
1、未成年人的父母。父母是子女最近的直系長輩親屬,且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管教的義務,所以,《民法總則》第十六條第一款首先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這里所說的父母包括親生父母、養父母、無撫養關系的繼父母,即只要存在父母子女身份關系的父母,就是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監護人。
2、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時,《民法總則》第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擔任監護人:(1)未成年人的祖父母、外祖父母;(2)未成年人的兄、姐;(3)經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單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關系密切的且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的其他親屬和朋友。
《民法總則》關于上述人員排列的順序,是擔任監護人的先后順序。即監護人首先由有監護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擔任;當祖父母、外祖父母死亡或無監護能力時,則由有監護能力的兄、姐擔任監護人;如果沒有兄、姐或兄姐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時,則由其他關系密切的親屬和朋友擔任。但是,其他親屬和朋友擔任監護人時,必須是他們自愿承擔監護職責,并且經過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單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或村民委員會的同意。
3、無上述監護人時或上述監護人均無監護能力時,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單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此外,未成年人的父母也可以用遺囑的方式為未成年人指定上述人員中的某人或上述人員以外的某人擔任監護人,只要該項遺囑具有法律效力,這種指定就受法律保護。
二、對擔任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產生爭議時,應當如何處理?
對擔任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產生爭議時,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的,可提起訴訟,由法院裁決。對前一順序有監護資格的人無監護能力或者令其擔任監護人對被監護人明顯不利的,法院可根據對被監護人有利的原則,從后一順序有監護資格的人中擇優指定。被監護人有識別能力的,還應征求被監護人的意見。
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監護權是法定的,這不會受父母離婚的影響。但實踐中,因為父母的死亡或者不具有監護能力,導致無法行使監護權,這個時候出于對未成年子女利益的保護,法律就允許其他具有監護能力的近親屬來擔任監護人,這樣對未成年子女的利益保護、教育監管也是有幫助的。
監護人的確定標準
指定監護人證明格式
繼母或繼父是法定監護人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城市房屋拆遷與農村房屋拆遷有什么不同
2021-02-25試用期辭退員工的方法和技巧
2020-11-29工傷鑒定下來后怎么領鑒定報告
2020-11-19合并債權債務包括資產嗎
2021-03-21戒毒所不是直系親屬可以探視嗎
2021-03-17督促程序標的費用
2020-11-12民事訴訟主管的標準及范圍是什么
2021-02-25提供格式合同一方有什么責任
2021-01-11公司沒簽合同員工主動離職可以告公司嗎
2021-01-17勞務派遣合同和正式合同有什么差別
2020-12-13疫情期間不上班工資如何支付
2020-12-29超過勞動仲裁時效期間應如何主張權利
2021-01-11勞動仲裁兩個被申請人歸哪個管轄
2021-01-15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合同與人壽保險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1-01-12交保險沒簽合同被辭退或調崗怎么辦
2020-12-21保險欺詐需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2021-01-04保費分期和一次性繳清哪個劃算
2021-03-01土地承包經營權什么時候發證
2020-11-08土地承包未到期,可以被收回嗎
2020-12-10國家對于城中村拆遷有哪些補償政策呢
20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