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繁曝出來的校園暴力,使得社會各界開始非常關注于學校在學生上學的期間并沒有承擔起很好的管理責任,因為家長都是覺得將孩子送到了學校以后,那么在校期間孩子的學習、生活問題等學校是應該擔負起監護的責任的,所以也就有人對在我國規定學生監護人是誰的這個問題非常疑惑。
一、在我國規定學生監護人是誰?
學校并非學生的法定監護人。我國未年人的法定監護人的范圍,其中并不包括學校,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十六條的規定,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僅包括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
學校與學生只是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因此學校在未成人侵權或者被侵權的案件當中只承擔過錯責任,根據其過錯程度的大小來承擔民事責任。分析學校是否有過錯應從學校的職責來看,如果學校在對學生的教育及管理當中的確存在過錯,則學校就應對學生承擔相應的責任。
二、法定監護人有哪幾種?
《民法通則》第16條第1款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
父母對子女享有親權,是當然的第一順位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沒有監護能力的,依次由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兄姐、關系密切的親屬或朋友、父母單位和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委會或村委會、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成年精神病人的法定監護人的范圍和順序是: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親屬、關系密切的親屬或朋友、精神病人所在單位或住所地的居委會、村委會、民政部門。
法定監護人的順序有順序在前者優先于在后者擔任監護人的效力。但法定順序可以依監護人的協議而改變,前一順序監護人無監護能力或對被監護人明顯不利的,人民法院有權從后一順序中擇優確定監護人。
依照通則第16條第2款的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的范圍和順序是: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依照民法通則第17條第1款的規定,成年精神病人的法定監護人的范圍和順序是:
(1)配偶;
(2)父母;
(3)成年子女
(4)其他近親屬。
此款所指其他近親屬,指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法定監護人的設立順序,既可保護在先順序人的身份利益,又可防止其規避監護義務。同時允許監護人依其協議決定何人實施監護,這就是順序的制度價值所在。
學生的監護人當然一般也是自己的親生父母,學校只是對在校的學生負有一定的管理的作用。當學生在校期間發生了一些安全事故的話,當然根據不同的情況學校也要承擔一定的責任,但是關鍵的法律責任還是要由學生的監護人來承擔的,就拿校園暴力來說,施暴者的父母要對被打者的孩子進行各種賠償而不是學校。
監護人證明在哪里開具
怎么申請變更監護人,申請變更監護人的程序
監護人的確定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商標侵權律師收費標準是什么
2021-03-08醉酒駕車撞死人判幾年
2020-12-25個人債務糾紛要怎么辦
2020-12-10醉駕五年能減刑嗎
2021-03-20交通事故車損鑒定程序
2021-02-12房產證在房屋中介手里不肯退怎么辦
2020-12-27夫妻可對財產進行約定嗎
2020-12-31商業險一般幾年可以終止合同
2021-02-01安置房還沒辦房產可以贈與嗎
2021-02-23置業顧問收客戶錢違法嗎
2020-11-24勞動者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規定是什么
2020-12-17保險的原則是什么
2021-01-15保險合同有什么特點
2020-12-30公眾責任保險理賠時需要提供什么
2021-02-07超過48小時報案保險公司應不應該理賠
2020-12-25保險人在理賠時應注意什么
2021-01-30保險公司以保險未生效拒賠合法嗎
2021-02-05車主少交鑰匙 保險公司少賠損失
2021-01-08村委會是不是確認土地承包無效的主體
2021-02-09土地出讓金每次交易都交嗎
20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