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孩子的監護人都是親生父母,如果父母因事故不在世,孩子的監護人可以由親人擔任,比如爺爺奶奶、姑姑等。等孩子長大上幼兒園,在孩子辦入學手續的時候,可能需要給學校提供監護人證明。那么,公民怎么證明是監護人?下面我們一起跟隨小編了解下相關知識。
一、公民怎么證明是監護人?
應該到戶籍所在地,公安機關戶籍管理部門開。需要帶法定監護人的身份證、戶口本原件及其復印件。民法通則第16條第1款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父母對子女享有親權,是當然的第一順位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沒有監護能力的,依次由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兄姐、關系密切的親屬或朋友、父母單位和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委會或村委會、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成年精神病人的法定監護人的范圍和順序是: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親屬、關系密切的親屬或朋友、精神病人所在單位或住所地的居委會、村委會、民政部門。
二、監護人是哪些人?
監護人是從有利于被監護人的生活、健康、成長有利等方面從近親屬的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有監護能力的下列人員中確定:
1、配偶、父母、子女;
2、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監護人可以是上述人中的一人,也可是上述人中的多人,由多人承擔監護職責的,監護人之間應有書面的約定。
三、監護人的職責是什么?
監護人的職責包括人身監護和財產監護兩個方面。對未成年人的人身監護,以教養、保護為目的。對被宣告為無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以保障其本人及社會的安全,并促其恢復健康為目的。至于財產監護,監護人得依法管理被監護人的財產,代理監護人為法律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規定:“在未成年子女對國家、集體或他人造成損害時,父母有承擔民事責任的義務。”監護人在行使財產管理權時,得為被監護人的利益而使用或處分,但對不動產的處分,在許多國家的法律中是加以禁止或嚴加限制的。為了防止監護人利用監護關系侵害被監護人的權益,除法律有特別規定外,監護人不得接受被監護人的財產。
現在,大家應該知道了公民怎么證明是監護人這方面的知識吧。公民需要證明對孩子有監護責任的,應該帶著身份證、戶口本到當地派出所的戶籍科開具一份證明,戶籍科經過調查,確定情況屬實的,出具監護人證明。這里需要注意,監護人的身份是可以變化的,如果其不具備條件,他人可以要求變更。
指定監護人證明格式
什么是監護權,監護權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未成年人法定監護人的職責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民辦學校破產承擔有限責任嗎
2020-12-31為什么公司人格否認不是對公司法人人格的永久性的剝奪
2021-03-06法律對三維商標、立體圖標如何規定
2021-01-01資金拆借需要遵循的原則有哪些
2020-12-28老公與其他女人同居 是否構成重婚罪(以夫妻名義生活沒有領結婚證)
2021-03-05雇傭運輸毒品從犯會怎么判
2021-02-16簽訂集體勞動合同的程序是什么
2021-01-02怎么界定是否為勞動關系
2021-01-09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重點突出調解作用
2021-03-13服刑人員能買保險嗎
2021-01-26租的車出的單方事故保險不賠怎么辦
2020-11-23保險利益的含義是什么呢
2021-03-10車上人員責任險什么情況免賠
2020-12-13經紀人公司 Broerage Agency
2021-03-23個人購房如何辦理保險
2020-12-31土地轉讓手續是如何辦理的
2021-03-02土地互換期限約定不明怎么處理
2021-03-25土地流轉協議無效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27住改非遇拆遷是按照商鋪補償嗎
2021-01-21城市房屋征收拆遷補償方式有哪些如何選擇更為恰當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