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勞動者自身素質也在不斷提高,對于自身權益也有更深的了解,但對于勞動關系解除這塊內容還不是很了解。勞動關系的解除認定有很多種,有很多特殊的情況也會導致勞動關系的解除,那么,2017年勞動關系解除的認定具體有哪些?這里就由小編為大家進行解答。
1、用工雙方合意解除勞動關系。
在勞動合同約定的期滿前,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解除勞動關系,未履行的勞動合同權利義務則不再履行。按照《勞動法》第24條規定:“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勞動合同可以解除”。協議解除勞動合同的,沒有必要分清是誰的責任導致。
2、過失性辭退和非過失辭退導致勞動關系的解除。
過失性辭退即勞動者的行為違反《勞動法》和行政法規的規定,由用人單位予以辭退而解除勞動合同,勞動關系消滅。即《勞動法》第25條規定的情形;非過失性辭退是指非因職工原因由用人單位辭退職工而解除勞動合同。
《勞動法》第26條規定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情形,但是應當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即非過失性辭退情況):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因工損傷,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時,致使原合同無法履行時,經當事人協商不能就變更勞動合同達成協議的。
3、經濟性裁員和企業富余職工辭職導致勞動關系解除。
用人單位瀕臨破產或進行法定整頓期間或者生產經營狀況發生嚴重困難,必須裁減人員的,被裁員人員即與企業解除勞動關系。《勞動法》第27條對此類勞動合同的解除作了明確規定。企業富余人員辭職按國務院有關規定是允許的,同樣也導致勞動關系的解除。
4、勞動者主動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導致勞動關系的解除。
《勞動法》第32條規定了勞動者可以隨時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3種情況:
(一)在試用期內;
(二)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
(三)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提供勞動條件的。
5、勞動合同終止導致勞動關系的自然解除。
《勞動法》第23條規定了勞動合同的終止,即“勞動合同期滿或者當事人約定的勞動合同終止條件出現,勞動合同即行終止。”
以上就是關于“2017年勞動關系解除的認定具體有哪些?”的簡單回答,總體而言,法律規定共有5種情況可以使勞動關系得到合理解除,包括雙發合意解除,勞動者主動提出,勞動合同自然終止等。總而言之,大家需對這5種情況有所了解,才能避免勞動關系的意外解除,更好的維護自身利益。
哪些情形屬于事實勞動關系
如何確認勞動關系
原單位未解除勞動關系能否入職新單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結算金額超出合同金額怎么辦
2021-01-27家暴致流產怎么判
2021-01-24民辦學校破產清算之若干法律問題初探
2021-02-01專利費用繳納的方式有哪些
2021-02-10資金拆借需要遵循的原則有哪些
2020-12-28能索要十幾年未給的贍養費嗎
2021-02-01一審可以是終審嗎
2020-12-04責任認定書一出來保險公司就要賠償嗎
2021-03-05緊急拘留是什么意思
2021-01-04什么是指定委托收款
2021-01-02免責條款有哪些特征
2020-12-03在什么情況下與員工簽訂勞務合同
2020-11-23勞動糾紛如何處理
2020-12-30公司倒閉拖欠農民工工資怎么辦
2021-03-12“私了”事故中證據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021-02-16保險經紀人是什么呢
2021-03-21保險合同中間人與保險合同輔助人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29保險合同保證金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16旅行社對被撞傷游客當否負連帶責任
2020-12-04車輛轉借他人 保險不牢靠
20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