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者即使要想提前解除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合同,那也需要按照規定的內容要進行操作,而不能有擅自離職的情況,否則就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那具體來說,勞動者擅自離職的法律責任有哪些呢?針對這個問題,律霸小編馬上在下文中為你做詳細解答。
一、勞動者擅自離職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知識經濟時代的競爭實質上是人才的競爭,每個企業都在盡力追逐那些能產生核心競爭力的人才,這也是促成人才在企業之間頻繁流動的根本原因。國家在鼓勵人才有序流動的同時,也規定限制無序的流動或違法流動,這其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本文將談及的企業職工擅自離職。在發生企業職工擅自離職,尤其是企業技術骨干、掌握商業秘密的員工擅自離職時,如何追究其相應的法律責任,保護企業合法利益,已引起了大多數企業的重視。
所謂“擅自離職”,是指職工違反用人單位勞動紀律規定或違反雙方勞動合同約定,在未經單位批準或未履行相關手續的情況下,擅自離開所在單位的行為。
(一)根據勞動部辦公廳《關于職工擅自離職按自動離職處理發生爭議屬于勞動爭議處理范圍的復函》,職工在勞動關系存續期間,未經批準而擅自離職均屬無故曠工行為,發生爭議以自動離職處理。
(二)根據勞動部《關于實行勞動合同制度若干問題的通知》規定,職工自動離職屬于違法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按照《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承擔賠償責任。
(三)根據《違反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規定,勞動者違反規定或勞動合同的約定解除勞動合同,對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勞動者應賠償用人單位損失,包括用人單位招收錄用其所支付的費用,用人單位為其支付的培訓費用,對生產、經營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及勞動合同約定的其他賠償費用。
(四)根據《違反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尚未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除該勞動者承擔直接賠償責任外,該用人單位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二、員工自動離職如何辦理手續?
離職周期:
員工離職必須有一個離職周期,離職周期視員工所處的職級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基層(一般員工、基層管理人員)的離職周期一般為3天或3天以上,中層(部門主管、部門經理)的離職周期一般為7天或7天以上,高層(總監)的離職周期一般為14天或14天以上,高級管理者(副總經理及以上)的離職周期一般為1個月或以上。
離職管理交接:
離職手續的辦理和交接切不可以口頭形式進行,必須有書面文件資料存檔,否則視為該員工與企業的勞動關系仍未解除,存在極大的隱患。另一方面,離職的交接必須盡可能的詳盡、清晰,否則會造成新接任人員不熟悉上一任人員情況、信息資料沒有移交完全,工作中斷,陷于離職糾紛中。
離職手續應該有《離職職員申請表》、《離職職員工作交接單》。
員工必須首先完整填寫《離職職員申請表》的各項信息,交直屬部門主管和人力資源部、公司高管簽字同意后,開始辦理離職交接手續。
離職交接內容:
離職交接包括與本部門間的工作交接、與行政部間的門禁卡、名片、工裝、辦公用品、電腦、車輛的交接、與人力資源部的制度文件交還等,有三類資料的交接非常重要:
技術資料交接:包括技術研發信息、產品配方、技術測試信息等,一般交給技術部負責人;
客戶資料交接:包括客戶的企業名稱、聯系人姓名、地址、電話、個人興趣愛好、曾發生的業務記錄等,一般交給客服部負責人;
帳務資料交接:包括應收、應付款記錄、預支款項交割等,一般與財務部進行交接。
注意,只有在所有交接手續辦理完成后,方結算領取薪資。
勞動者擅自離職的其實可以理解為在沒有告知用人單位的情況下就直接不來上班了,這樣會導致由其負責的工作無法順利進行交接,是有很大可能會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
臨時工辭職要多久才離職
2020年正式職工辦理離職手續的流程
曠工多少天算自動離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跨區變更地址程序是什么
2021-01-16專利權轉讓協議書范本怎么寫
2021-02-22發生交通事故致人傷殘,傷殘鑒定費由誰承擔
2021-03-16主動退賠可以減刑嗎
2021-03-01撫養費包括教育費嗎
2021-01-31交通事故傷殘鑒定過程
2021-01-13私下賠償協議不履行怎么辦
2021-02-02購房合同備案流程是什么,購房合同備案有什么好處
2021-02-07商鋪員工在商場摔傷的話誰來承擔責任
2021-01-28人壽保險理賠所需哪些材料
2021-02-24國航飛機延誤賠償標準
2021-03-10人身保險合同和財產保險合同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12人身保險可以退保嗎
2020-12-12出境旅游保險怎么買
2021-02-08公眾責任險保險合同是怎樣的
2020-12-30保險理賠程序有哪些
2021-02-04車禍后異地維修保險如何處理
2021-02-09航空貨物運輸險保險責任有哪些
2020-11-14職工在工作中自殺身亡的,能認定為工傷嗎
2020-12-02保險經紀人哪些情況下會承擔民事法律責任
2021-02-08